蘇宇在空軍招待所,被接到了全國大煉鋼鐵的命令。
副所長兼指導員秦峰,特意開了一個會,號召大家積極響應號召,投入大煉鋼鐵運動中。
秦峰站在上麵,目光掃過會議室裡的每一個人,語氣沉穩而堅定:“同誌們,大煉鋼鐵是我們國家當前的重要任務,關係到國防建設。”
“同時,這也是政治任務,我們必須要以飽滿的熱情,對待這件事。”
蘇宇點了點頭,用力拍手鼓掌,大聲回答:“請指導員放心,我自掏腰包。挨家挨戶去,收購廢舊鐵鍋.鐵盆.鐵鋤頭。”
這件事是政治任務,那就必須要完成,沒有打折扣的。
秦峰點了點頭,點名表揚:“非常好,政治覺悟很高。”
第二天,蘇宇騎著三輪車,挨家挨戶收購廢舊鐵盆.鐵鍋。
花了105塊錢,收購了大約50斤的廢舊鐵鍋和鐵器,送到單位。
登記,簽名。
......
與此同時,各地紛紛上報畝產,刮起了一陣浮誇風和虛報風。
粵東首先上報京城,他們一個縣的畝產達到了驚人的三千斤,消息一出,舉國震動。
緊接著,其他地區紛紛效仿,畝產數字節節攀升,甚至有的省份,還出現了畝產過萬斤的荒誕報告。
這些虛高的數據背後,基層乾部為了政績層層加碼。
《百姓日報》又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徐慧真剛剛參加街道辦的學習會,看到這篇文章,手微微的顫抖。
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篇文章竟然鼓勵人們打破常規,街道辦的乾部紛紛像是打了雞血似的開始瘋狂地宣傳這些所謂的“高產奇跡”。
“蘇宇。我有些擔心了,現在的風氣...”徐慧真雙手環抱靜天,眼神中透著憂慮,“以前大家還講個實在,現在倒好,連糧食產量都能隨便編造。粵東一個縣,畝產三千斤水稻,這怎麼可能呢?”
蘇宇輕輕歎了口氣,眉頭緊鎖,“這不是什麼高產奇跡,這是災難的前兆。”
“糧食產量怎麼可能脫離實際?這些數字全是浮誇,太離譜了。”
他的靈魂來自後世,後世的農業,都不可能達到畝產一萬斤的水平,更何況如今的耕作條件還遠未達到那個程度。
更不要說,現在沒有雜交水稻,沒有現代的農業機械和高效的化肥農藥。
他深知,這種脫離實際的浮誇風,隻會帶來一場巨大的災難。
等等,今年是五八年。三年自然災害......
想到這裡,蘇宇不由得咯噔了一下,放下手裡的小碗,看著兒子衛東,叮囑道:“衛東,你現在是大孩子。要學會自食其力,自己吃飯。”
“給兩個弟弟,做好榜樣。”
“衛國.衛昱,你們的牙齒也長出來,從現在開始自己學會吃飯。不許在麻煩媽媽和慧真阿姨。”蘇宇表情嚴肅,變成一位嚴父。
衛東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小手緊緊握住了筷子。費勁伸出小手,去夾桌上的番茄炒雞蛋。
蘇宇看著他,心中湧起一股說不出的情緒。他知道,這場災難無法避免,但他必須未雨綢繆。
他要為這個家撐起一片天。
這天晚上,後院,東廂房。
蘇宇和陳雪茹剛剛從澡堂回來,躺在床上。睡不著覺,大眼瞪小眼。
陳雪茹翻了個身,輕輕靠在蘇宇的肩膀上,依偎在他懷裡:“蘇宇,我今天都聽慧真說了。”
“報紙上都報道,各地都報道畝產,突破五千斤。”
蘇宇摟著陳雪茹,大手摩挲她光滑的背脊,聲音低沉而有力:“雪茹,我們必須要未雨綢繆了。現在的社會風氣已經變了。”
“各地都在吹起,一股浮誇風。”
“你和我,心裡都明白。一畝地怎麼可能,產出這麼多糧食?這就是,弄虛作假。”蘇宇表情嚴肅,低下頭深吸一口陳雪茹的體香。
“我們都是普通人,普通老百姓。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大勢。”
“我們必須為了孩子們著想,提前囤積糧食。最少要堆積兩年的糧食。”蘇宇語不驚人死不休。
“哪怕將來彆人說我們是投機倒把,我們也要做。”
因為,蘇宇知道這場災難,將會導致全國範圍內的糧食短缺,無數老百姓因此挨餓。
“蘇宇,你是不是知道些什麼?”陳雪茹抬起頭,美眸中帶著一絲不安與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