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說好的那樣,裴書宴開車,莫逢春坐在副駕駛,林景堯就待在後座充當空氣牆。
如果帶的人隻有莫逢春的話,裴書宴倒是會找點話題聊一聊,總不至於氣氛太過凝滯。
但因著還捎了個礙眼的林景堯,裴書宴隻能保持沉默,專注開車,以便不多生事端。
林景堯隻敢偷偷去瞥莫逢春幾眼,他的視線不能暴露,像是藏在陰暗處窺視的可憐蟲,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從多日的焦躁情緒中短暫解脫了些。
事實上,儘管林景堯有意壓製自己的目光,以及控製沸騰的情緒,他的存在感在莫逢春看來依舊強烈。
這是常年相處留下的痼疾。
兩人的目光意外在後視鏡相撞,林景堯被抓包似的連忙移開視線,卻又心如擂鼓,白皙的麵皮發燙。
隻一眼,莫逢春便知道林景堯受了那逐漸恢複的記憶片段以及情感複蘇影響,對待她的態度已經格外曖昧了。
但如今那些記憶和情感,是有關於她的好感與愛意,或許要不了多久,林景堯又會想起有關江辰赫的感情,想起他是如何短期內違背婚姻與誓約,害得她死不瞑目的事情。
一旦回想起這些,莫逢春就惡心到顫抖,那股恨意和厭惡充斥血管,叫囂得她不能安寧。
餘光瞥見莫逢春放在膝上的手蜷起,指節凸起到泛白,裴書宴知道莫逢春沒有看起來那麼雲淡風輕。
但他自然不會認為莫逢春幾分鐘前,讓林景堯跟著上車的選擇是莽撞與無用的,他隻會埋怨林景堯不懂得體貼莫逢春,不能及時退出,還要又爭又搶。
擔心莫逢春陷入情緒怪圈,短時間內調整不好,裴書宴及時開口,找了話題把莫逢春的注意力從林景堯身上拉回來。
“有研究表明,人們當下的痛苦裡,80%甚至是90%的痛苦來自過去創傷,20%則來自當下。”
這是沒頭沒尾的一句話,很有沒話找話的嫌疑,但莫逢春混亂的思緒確實被裴書宴的話引過來了,就連林景堯也多了幾分好奇。
見自己切入的話題還算有成效,裴書宴以講故事似的措辭,為莫逢春講解著部分心理學知識。
“過去經曆過創傷的人,在未來麵對類似情境時,就會被勾起曾經痛苦與無助的狀態,遇到的新事情是錨點,過去未能和解的創傷,則是造成情緒崩潰的主導因素。”
“比如長期生活在動亂國家,經曆過槍戰而存在心理陰影的來訪,在聽到煙花爆竹的聲音後,就會控製不住地應激。”
路過了紅綠燈,車子停下,裴書宴看了眼莫逢春,眼睛彎起。
“你聽說過那句話嗎?說是孩子三歲前是沒有記憶的。”
莫逢春點點頭。
“這句話所提到的記憶,指的是語言信息,但記憶的廣義範圍很大,不隻是能講出來的部分,也包括非語言信息,例如圖像、氣味,甚至是一種情緒感受。”
“與過去創傷類似的目前處境,所造成的記憶回溯,觸發點就多為非語言信息。”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你在家被父母指責過,在學校又因為某件事被老師指責,那種羞恥尷尬的情緒就是一種非語言信息的出發點。”
綠燈亮起,裴書宴的話微頓,他啟動車輛,融入車流,周圍的霓虹燈閃爍,那雙綠眸似乎也更為翠綠璀璨。
“而你在現實中見到林同學,便想起他在夢境裡背叛過你的創傷,觸發點也是一種強烈的情緒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