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段時間的學習過程中,他發現自己的記憶力又比以前好了一些,隻要進入學習狀態,學習效率也隨之提高了不少。
加上16.9的體質,晚上隻要睡五到六個小時,便能保證一天精力充沛,哪怕就算學累了,躺床上短暫的休息二十分鐘,也立馬又能滿血複活。
所以他一天幾乎花十五六個小時在學習和琢磨攝影知識與技術上。
到後麵兩天,他甚至還用新的筆記本電腦開始對著b站上找的ps教程,開始琢磨攝影後期。
這九天,他完全沉浸其中,過得無比的充實。
與此同時,收獲也隨之而來,到了第九天,學習麵板有了變化——
姓名:李石
體質:16.9+1【是否融合】
財富:6.8【是否兌換】
正在學習:相機攝影(熟練)
學習完成庫:中文(精通)、小車駕駛(精通)
相機攝影終於從(入門+)晉升為(熟練)了。
說實話,這個晉升比李石自己預估的要晚,後來一思考,覺得自己的理論的確早就積累的夠了,但是終歸實踐少了,等自己走出門,去開啟真正攝影實戰,肯定能快速提升到(熟練+)。
他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個帖子,把攝影師劃分為八個階段:
第一階段:入門。作品主體不明,後期不當,拍的通常是花草美女,盲目曝光,色彩過度嚴豔麗。
第二階段:起步。有主題,無內涵,後期簡單。通常是暴力風光,平庸的紀實,小清新人像。
第三階段:進階。主題明確,略有內涵,複雜但可能不恰當的後期。作品是調和的風光,有感情的記錄。
第四階段:高級。技術成熟,主題突出,強有力而高效的後期,作品有深度,有感染力。
第五階段:學徒。美術和畫意攝影,構圖和色彩有自己的理解,能獨立運作攝影團隊。
第六階段:攝影藝術家。
第七階段:大師。
第八節段:傳說。
李石對比了一下自家學習麵板對學習層次的劃分,覺得單在攝影這門技能兼藝術裡,學習麵板的(入門級)可以樓主說的第一階段“入門”對應,(熟練級)可以和第二階段“起步”對應。
但後麵就有點不一樣了。
(精通)應該對應的是第三階段的“進階”;
(精通)和(精通+)對應第四階段“高級”;
(專業級)對應第五階段的“學徒”和第六階段“攝影藝術家”;
(宗師級)對應第七階段和第八階段的“大師”和“傳說”。
自己雖然學了一堆理論知識,但實踐上,拍的照片,目前還是隻能勉強符合主題,屬於已經入了門,準備起步的階段。
用讀書那會的寫作文來打比方,語文老師的評語多半是:寫的一般般,但終於知道扣住主題了。
計劃學習書單中,李石特意把《人像攝影》放在最後一本學習。
他選的這本書,由北電攝影學院院長宿誌剛著作,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同屬北電攝影專業係列教材。
第十天上午,他學完最後一章《人像攝影中的各種造型光效》,站起來伸個懶腰,看眼時間,笑著想,閉關學習終於要告一段落,也該拿著相機走出去了。
不過在此之前……
他拿起手機,點了一堆外賣,然後又打電話預約了晚上的spa服務。
先融合了那1點體質屬性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