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幾天,李石除了通過紀錄片學習,也會時不時找“白茫茫”討論問題。
抵近年關,加上李石的要求比較特殊,又比較高,小助理張慧靜那邊找人不順利,好在如今有免費的老師可以請教,他倒也不著急了。
時間進入二月,李石逐漸放慢學習腳步的,偶爾去一次超市,發現超市裡已經開始賣燈籠、對聯之類的年貨了,看著這些紅紅的東西,一瞬間,就覺得有了那麼一絲年味。
他當即拿手機看了下日曆。
二月四號,農曆臘月十九,立春,離北方小年還有五天,離南方小年是六天。
“離過年隻有十一天了,日子過得真快。”
回到家,李石便和陳秋葉、王悅蘭視頻了一下,確定了過年期間的時間安排,然後又給母親打了個電話,告訴她自己臘月二十三回去接她,到時候一起在潭州這邊的房子裡過小年。
這邊剛和母親通完視頻,沒多久,小助理張慧靜就打了電話進來,彙報自建房收尾工作的情況。
李石聽完後,道:“行,你明天到回潭州後,到我這來一趟,年底了,咱們吃個飯,給你發一點獎金。”
張慧靜立馬笑著大聲道:“謝謝老板!”
嗯,中氣十足。
第二天中午,兩人在以前常去的那家店吃了一頓,李石給她發了五個月的工資當獎金,獎勵她入職以來的辛勤工作。
她的月薪是一萬,五個月工資就是五萬。
看到這麼多小錢錢,張慧靜當場就激動地站起來,鞠了一躬。
差點沒嚇著李石。
當天下午四點多,李石終於肝到了《中國通史》紀錄片的第一百集:帝製的終結。
“另一股新生的力量已悄然興起。”
“兩千年以來,這片東方的大地上出現過許多的皇帝……呼喚著新時代的到來。”
最後一集也肝完了。
看著片尾曲和字幕,李石一時之間,有些悵然若失。
一百集的紀錄片,承載著數千年的曆史,如一副恢弘的畫作,逐一展現在他的麵前。
結束的這一刻,他多少有些恍惚。
過了好一會,李石才平靜地點開評論區,查看了最後一集網友們的評論。
點讚最多的,是網友引用辜鴻銘的的那句名言。
往下的評論也多是大家的感慨。
說什麼的都有,但大體上,還是在“以史為鑒”的範圍內。
起身活動活動肢體,又重新坐下。
李石喚出學習麵板“瞧”了一眼,又重新把目光放在平板電腦上,點開紀錄片的目錄,對照著目錄的上每一集的標題,又把學習筆記本拿出來,開始一一對照著回憶:
“中華道路,中華先祖,農業起源,文明起源,邦國時代,夏王朝覓蹤,殷商興亡,商代文明,武王克商,周公攝政……太平天國,甲午戰爭,維新與geming,帝製的終結。”
隨著體質屬性的提高,他的記憶力也越來越好。
以之前的基礎,加上這次全身心地學習,看著這些標題和筆記,他能在心裡把每一個標題代表的時間線,以及時間線上發生的大事過一遍。
這一坐,便是一個多小時。
外麵的天都要黑了,屋內的光線逐漸暗淡下來。
李石的目光最終又來到“帝製的終結”上。
合上筆記本,這趟回憶,讓他有種“一瞬便是一生”之感。
不由想起曾經看到過的一句話:你在史書上所輕輕翻過的一頁,便是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
與此同時,腦海中有觸動傳來。
喚出學習麵板查看,果然升級了,中國史的學習從原先的(入門)晉升到了(入門+)。
學習晉升,自然是開心的事,但與以前的激動不同,這一次,受曆史“厚重”的影響,李石的情緒特彆平靜。
屬於那種淡淡的開心。
這是很奇特的體驗。
他以前從未經曆過,感覺也不錯。
《中國通史》的紀錄片學習完,接下來,李石徹底放鬆了,雖然接著在看錢穆著作的《國史大綱》與呂思勉著作的《呂著中國通史》,來加強加深對中國通史的學習,但他把學習曆史的時間大幅度降了下來。
每天隻花兩三個小時看史學著作了。
倒是把臨帖時間從原先的一個小時增加到了兩個小時,早上一小時,晚上一小時。
而其餘的時間,他都用來喝茶聊,以及看閒書聊qq。
閒書自然就是網絡。
聊微信主要是和秋葉與悅蘭,聊qq則是與最近新加的女網友,和女明星有六七分相似的“白茫茫”,白老師。
如果不考慮彆的,單以聊天而言,李石發現自己居然和白老師這個四十多歲的成熟女人特彆聊的來。
兩人從曆史聊到文學,最近已經開始討論網絡了。
“可能是書看多了,我的心理年齡變得比較大了?”
李石如此想著。
他也不在意自己的心理年齡變大,反正他習慣自己什麼都很大了。
與白老師聊天,李石純粹是很單純地覺得交一個能有共同話題,能聊得來的網友,也不錯,挺有趣的。
其他什麼的,沒有多想。
又過了幾天,二月八日,農曆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天氣雖然越來越冷,但城市裡,除了賣年貨的商場和超市,其餘地方卻還沒有什麼年味。
有時候李石特彆懷念孩提時代,那會住在農村,家裡雖然沒什麼錢,物質匱乏,但一到過年,大人們拿錢給他上鎮裡街邊買件便宜的新衣服,用豆子磨豆漿做成豆腐,殺頭過年豬,吃點殺豬菜……他就開心地跟什麼似的。
村裡其他小孩也是如此。
大家聚在一起,這會上你家吃豬油渣,等一會上他家吃炸豆腐,然後期待著頂多兩位數的壓歲錢和糖果,玩著畫片,燒著田埂裡的乾稻草,滿村的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