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謀生上麵我是一名翡翠玉石商人,你如果有朋友想買高端翡翠,可以找我。興趣愛好上麵,我暫時比較擅長書法,其次繪畫和攝影也稍有涉獵。”
他雖然已經沒有在學習麵板上“掛載”攝影與繪畫學習,但美學有共通性,後續的繪畫學習讓他的攝影水平有所提高,而如今的書法學習,又讓他的繪畫技藝也在無形中得到增強。
當初完成學習時,這兩項都是(精通),學習麵板一證永證的加持下,如今約莫著可以把減號去掉了。
說“有所涉獵”,自然心安理得。
此外,書法如今更是到達了(專業)層次,說一句擅長,已經是謙虛了!
他發過去後,又問了句:“你也是南湖人?”
李詩意回複的很快:
“那你怎麼會懂這麼多舞蹈理論呢?(好奇)”
“是啊,我也是永州的,笑笑是我鄰居加中學學妹。”
原來她和唐笑笑是一個地方,至於我為什麼會懂這麼些舞蹈理論?
李石起身到臥室的陽台上,這個陽台麵對的是後院,樓下不遠處便是他釣魚的小河,再過去則是一片田野,更遠處是比較秀氣的山脈,起伏的曲線似那婦人的體態,在星空下隱約可見。
陽台不大,但一整麵有三分之二是落地窗,擺放著兩把椅子和一個茶台,夏天坐在這,既可以享受屋內的空調,又可以喝茶看外麵的風景。
他也不藏著掖著,直接把自己練書法練到一定程度後,以書韻聯想到了舞蹈的身韻,便通過了解身韻和舞蹈,試圖觸類旁通的經曆,簡單說了說。
李石這麼說完後,對麵反倒是過了三四分鐘才回信息。
“ε=(ο`*唉,大致能明白你說的,感覺你的書法肯定超級厲害。”
如果是彆的,李石還會謙虛一下。
書法嘛……
他如實打字回道:“確實還可以,我在書法上的學習上,算是走的比較遠了。”
書法上還謙虛的話,那是有點虛偽了。
李石現在做人做事,主打的就是一個“真”字。
李詩意:“感覺你應該會和我導師聊得來。”
李石好奇問道:“你導師?你也是滬戲的舞蹈學院的學生嗎?”
他知道唐笑笑是滬戲舞蹈學院的學生。
李詩意:“不是,我是在北舞讀研,本科是南藝的。”
李石:“那你現在人在京城啊,我還想著如果在滬城的話,約你出來當麵聊聊。”
他之所以有這個打算,是覺得李詩意在他目前認識的學舞蹈的人裡裡專業水平最高的,對舞蹈已經有自己的見解,之前聊古典舞身韻相關話題的時候,就帶給他很多收獲。
所以他想約著見麵繼續深入地聊聊身法與身韻的關聯性。
李詩意:“(呲牙)那可惜了,你在滬城工作嗎?”
李石:“倒也不是,之前來滬城是為了看《隻此青綠》的演出。”
兩人聊了一會,聊到學舞蹈該看哪些專業以外的書來加強自己的時候,李詩意又提到她的導師,北舞教授甄路。
“就是甄老師建議我多看看唐詩宋詞,還有漢唐曆史相關的書,漢唐舞在古典舞裡占了很重要的部分,說了解漢唐曆史會對我跳漢唐舞有好處。”
李石一聽,倒是瞬間明白她老師的用意,打字:“應該是讓你能在編跳舞的時候,更好更快速度領會到不同曆史情境中舞蹈的情緒表達吧。”
心想,這不是初級舞者要學的東西,恰好也側麵說明,她的古典舞已經學到一定程度了,
李詩意:“(強)(強)”
李詩意:“確實就是這個意思,另外讓我讀詩詞,也是領略詩詞的意境,好化用在舞蹈裡。”
兩人一直這樣聊著,像是新認識的朋友聊天,也像是學術交流。
聊了到舞蹈中的意境,李詩意說道:“我導師早些年跳的一個獨舞作品,叫《落花》,是我個人覺得最意境滿滿的作品之一。”
她這麼說,李石立馬來了好奇心。
因為喜好問題,他個人其實是不太看男舞者獨舞的,但能讓李詩意推崇備至,他還是決定看看。
當即回了句:“有視頻嗎?發給我欣賞欣賞。”
“有啊,我這就發你。”
很快,李詩意便發了個視頻過來。
李石點開一看,頓時一怔。
首先視頻真是渣畫質,年代感十足。
其次,視頻裡的舞者居然是一個古典裝扮的女子,手拿白紗,姿態搖曳。
來不及多想,隨著女舞者簡單的抬手遙望,他立馬就感受到了撲麵而來的古樸之韻美,瞬間拋開雜念,沉浸在女子舉手投足的輕柔之間。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
芳心向春儘,所得是沾衣。
舞台上無一片花瓣,可李石卻真真切切“看”到了少女頭頂的樹枝上,粉色如雨,隨風而落。
最後少女用紗巾從地上拾起片片落花,更是讓人難免傷懷。
他放下手機,呆坐在椅子上回味了一會,才起身來到書桌邊。
雖然在外休假作客,基本上不怎麼學習,都是閒聊、遊玩、釣魚、、玩遊戲,但每日半個小時的臨帖練字,還是堅持著。
他有學習麵板一證永證,倒不用練習來維持狀態,而是想著,自己書法上的根基已經打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深厚了,那何不再深厚一些呢?
每日堅持半個小時的臨帖練字,便將根基再增厚三五毫米。
懶得研墨,直接倒了一些墨汁在硯台裡,提筆,腦海中浮現出“少女”從地上拾起落花的畫麵,在那水波流轉姿態裡,他仿佛看到又起的微風吹亂了她的青絲,露出那俏麗溫婉的容顏,而黛眉微皺,顧盼間,淡淡的哀愁揮之不去。
落筆。
寫道——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幾乎是一蹴而就。
這首李煜的詞李石寫的極有感覺,心想,或許“有了”?
擱筆,細看。
過了一會,李石輕輕一歎。
這首作品確實寫的不錯,接近能品,但可惜,終歸差了一點,並沒有寫出意境,還算不得能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