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優化目標有三個:第一是獲取恰到好處的能量。能量太小,可靠性差;能量太大,後坐猛烈,零件壽命短。第二是讓能量傳遞更平穩,減少對自動機的衝擊。第三,提高效率,減少殘渣。”
他拿起導氣箍,指著那個小小的導氣孔,一字一句道:
“第一步,我們要給這個‘鼻孔’做個小手術。孔徑不能盲目擴大,我們要的是‘精調’。”
“我計算過,基於我們的新槍管膛壓和彈丸初速,將孔徑精確擴大到3.5毫米,並拋光內壁至鏡麵,可以減少氣流擾動,確保燃氣以穩定、可控的流量和速度衝出來。”
林默拿起最小的什錦銼和裹著細砂紙的鋼絲,親自上手,他的動作極其穩定,手腕勻速轉動。
很快,導氣孔被擴大並拋光完畢,內壁光滑如鏡,在燈光下反射出微光。
“第二步,解決活塞的‘搖晃’問題。間隙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給活塞‘穿上一條更合身的褲子’。”林默拿起活塞,將其夾在小型台鉗上。
“王師傅,請您用最細的油石,手工精細研磨活塞的導向部位,目標是將其直徑微微增大0.030.05毫米,但要保證絕對的圓柱度!我們追求的是配合間隙控製在0.10毫米以內,既要減少晃動,又要保證運動順暢,不能卡死。”
王鐵柱深吸一口氣,這活兒考驗的是頂尖鉗工的手上功夫和耐心。他凝神靜氣,接過活塞,像對待一件藝術品一樣,開始極其緩慢、輕柔地研磨,時不時用千分尺測量,確保不差分毫。周圍的工人都屏住了呼吸,車間裡隻剩下油石與金屬摩擦發出的極其細微的“沙沙”聲。
足足一個小時後,王鐵柱長呼一口氣。額頭上布滿汗滴:“廠長,幸不侮命!”
林默接過成品,仔細端詳片刻,點點頭,稱讚道:“果然不愧為是咱們廠的大師傅,這手藝沒得說!”
“第三步,優化‘氣道’和‘撞錘’。”
林默拿起導氣箍,用銼刀和砂紙,小心翼翼地將氣體流道入口的直角邊緣倒出一個小圓弧,
“這樣燃氣過來時,轉彎更順暢,減少渦流,能量損失更小。”
接著,他又將活塞的平麵頭部稍稍打磨出一個非常淺的、流線型的凸麵,“這樣燃氣衝過來時,作用麵積更大,受力更均勻,啟動效率更高,也能減少局部積碳。”
每一個步驟,他都邊做邊講解原理,數據清晰,目標明確。
“好了!”
十幾分鐘後,林默完成工作。
接著,王鐵柱將研磨好的活塞小心翼翼放入活塞筒,緩慢推拉,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
“順!真順!幾乎感覺不到晃動,但又一點不澀!這手感…絕了!”
林默則將優化好的導氣箍等部件組裝起來,與那根嶄新的槍管結合。
“沒問題。”
幾乎是瞬間,把握著手上的槍管,林默就得出結論。
“接下來就是彈夾的治具了。”
“相對於前幾個而言,這是最簡單的一個問題。”
“王師傅,按照圖紙參數做治具,要求彈夾不能有毛邊,倒刺,必須要光滑,樣品必須您親自動手。”
“熱處理方式和剛剛一樣。”
林默滿意的放下剛剛組裝好的零部件,向大家說道。
截至目前為止,63改的進度已經完成了一大半。
隻剩下最後的彈夾。
“好嘞,林廠長就看好吧。”
“不過這熱處理溫度上還得保持著點。”
王鐵柱拍拍胸脯,一口答應下來,剛剛整個過程他雖然親眼看著,但是最核心的熱處理工藝的溫度把控,還是做不到林默那樣如臂揮使,需要林默在一邊把控。
靠在角落的何建設和身邊的馬衛國,張援朝對視一眼,互相點了點頭,眼神透露出一道神采。
“老張,有一說一,說不定這一次廠子真的有救。”
“是啊,咱們都小看咱們這個大學生廠長了。”何建設吸著煙,感慨一句。
“老何,話彆說的那麼早。”
“是騾子是馬,一會拉到靶場才知道,現在可什麼都還沒有結果。”張援朝依舊是悲觀心態。
“嗬嗬。”馬衛國笑笑不說話,隻是一個勁的盯著林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