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專家組的其他成員也紛紛在項目上就各自領域提出問題,林默均能對答如流。
不僅解釋清楚了“是什麼”,更能透徹地說明“為什麼”,徹底折服了這群見多識廣的專家!
他們原本以為自己是來指導一個地方小廠的“意外發現”,卻沒想到,在這裡遇到了一位在武器設計理念上堪稱“大師”的年輕人!
他的很多想法,不僅不落後,甚至遠遠走在了國內許多專業研究所的前麵!
初步的交流結束後,錢思明院士激動地拉著林默的手,對趙建國和秦懷民說:
“林默同誌提出的這些設計理念和技術方案,完全可行!而且非常先進!’
“我看啊,‘紅箭’項目完全不需要我們來指導。”
“有什麼需要的就招呼一聲。”
錢老笑嗬嗬的說道:“我們這簡直就是來專門學習的!”
..............
“看來人才培養也要提上日程了。”
“不然技術研發的速度遠遠跟不上。”
這天,剛從車間返回的林默,坐在辦公桌前,自顧自思考道。
對於他而言,這些技術都是腦子裡現成的,無法就是重新實現而已,基本上沒有難度。
要是擱在前世,會非常快,但是在70年代,工藝水平嚴重製約了技術落實,以至於林默還要花精力去改進工藝,甚至是產線。
無形中耽誤大量時間。
然而,在專家組加入後,這些工作就由專家接替,林默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來攻堅關鍵部分,於是,紅箭1項目速度大幅度加快,幾乎是一天一個樣。
不到一周時間,HEX炸藥部分完成理論量產,紅星二號車間產線正式宣布批量生產HEX高能炸藥。
隨即,紅星1一次性火箭彈進行最後的組裝調試。
三月一日,上午。
一大早,何建設,馬為國兩人一臉興奮的推開辦公室,衝著剛坐下的林說道:
“廠長,樣品製作完畢,第1批的三隻紅箭1一次性火箭筒已經下線了。”
“很好。”
“辛苦了。”
看著兩人碩大的熊貓眼,林默知道肯定是昨晚又熬了個通宵。
“前線急需的東西,我們辛苦點算不上什麼。”
“是啊,大家夥都等著呢,上麵也高度重視。”
何建設擺了擺手,馬為國也不以為意。
熬了一個通宵的兩人,非但沒有疲憊,反而神采奕奕,眼神中充滿火熱。
聞言,林默不再廢話,站起來招呼道:
“快,馬上通知專家組,準備測試紅箭1一次性火箭筒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