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轉過身,目光炯炯地看著眾人:
“至於擔心引起混亂?我們可以把口子紮緊!就限定在紅星研究所這一家,就限定在少數對口專業,作為特例來處理!”
“成功了,總結經驗;失敗了,吸取教訓,影響可控!”
“但如果我們因為怕擔風險,就扼殺了一個可能為我們軍工係統闖出一條新的人才選拔路子的機會,那才是最大的失職!”
王局長的表態清晰而有力,展現了他作為青壯派官員的魄力和遠見,他最後拍板:
“這件事,我看可行!當然,最終決定權在部裡。
我們省局的態度是:原則同意,積極支持!請辦公室根據會議精神,修改完善報告,附上我們的明確支持意見,立即上報國家總裝備部!”
有了省局的強力推薦,這份的報告,一路綠燈,被迅速呈報到了最高層——總裝備部李振華的案頭。
實際上,在李部長看到這份正式報告之前,他已經通過保密電話,與秦懷民教授進行過深入溝通。
秦老在電話裡,不僅詳細說明了林默的想法和理由,更以自己的聲譽擔保這次試點選拔的必要性和嚴謹性。
因此,當李部長看到這份由下至上、程序完備的報告時,臉上並沒有太多意外,反而露出了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他召集了相關部門負責人開會討論。
會議上,類似的爭議再次出現。
一些負責全軍乾部和人才調配的同誌,也提出了與省局李副局長類似的擔憂,強調統一分配製度的嚴肅性和重要性,擔心此例一開,難以收拾。
李振華部長耐心地聽完所有反對意見,沒有急於反駁。他拿起一份內部參考資料,朗聲說道:
“同誌們的擔心,不無道理。但是,我們不能刻舟求劍,更不能故步自封!我最近看了一些內部材料,比如京都工業大學的一些社會學、經濟學教授,就在探討計劃與市場的關係,探討人才流動的優化配置問題。”
“他們提出,完全靠計劃分配,就像包辦婚姻,可能會埋沒真正的潛力。”
“而引入一定的‘雙向選擇’機製,讓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在一定範圍內相互了解、相互選擇,就像自由戀愛,可能更有利於人崗匹配,激發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李部長的話,引用了學術界的新觀點,讓在座的不少人都感到耳目一新。
“紅星研究所的這個申請。”李部長繼續道,“我看,就是一次有益的嘗試,一次小範圍的、可控的‘雙向選擇’試點!”
“這完全符合我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大方向!我們搞裝備建設,歸根結底也是為了經濟發展和國家強大服務嘛!”
“人才是第一資源,如何把最優質的資源,配置到最關鍵、最急需的崗位上去,是我們必須認真探索的課題!”
他目光堅定,開口道,定下最後的基調:
“我看這件事,利大於弊!可以批準!就按報告申請的辦!允許紅星軍工技術研究所,在京華大學等相關對口高校,試行專項招聘選拔!”
“但必須明確幾點:第一,規模要控製,範圍要限定,僅此一例,不得隨意擴大;第二,程序要嚴格,考核要公平公正,絕不能搞不正之風;第三,必須充分尊重學生本人意願和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
李部長一錘定音,展現了最高決策層的遠見和魄力。
同時,他補充道,“相關部門要密切關注這次試點的全過程,認真總結經驗教訓。”
“或許,這能為我們未來逐步改進和完善全軍、乃至全國的人才引進和使用機製,提供寶貴的實踐依據!”
最高層的批複,以最快的速度下達。
當那份蓋著總裝備部大紅印章的批複文件傳到寧北,傳到紅星機械廠時,林默、秦懷民、趙建國等人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喜悅。
批文不僅同意了他們的申請,更在批示中肯定了這種探索精神,並要求他們“精心組織,務求實效,為特殊領域人才選拔積累經驗”。
而這件事的影響,遠不止於紅星研究所一家。
有關於此次試點的批複和指示精神,以及試點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數據。
在不久後,它用事實證明了,在特定領域、特定條件下,引入用人單位的自主選擇權,能夠更有效地優化人才配置,激發創新活力。
可以說,紅星研究所的這次大膽申請,無意中為後來更大範圍的畢業生就業製度改革,提供了一塊重要的“試驗田”,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雙選製”落地的步伐。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此刻,手握尚方寶劍的林默和秦懷民,已經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前往京都的“搶人才”之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