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做了什麼,這我就不清楚了,那孩子也不清楚,畢竟隻是個嬰兒……他隻知道,媽媽離開心靈歸庭沒多久,就同他父親離婚了。獨自一人艱難地撫養他長大……”
“苦難是記憶的刻刀,所以那孩子記得很清楚,媽媽每天晚上都在暗自流淚,懊悔自己做出的決定……怎麼說呢,我聽那孩子的描述,他的媽媽其實並不想離婚,但不知道為什麼,隻要接近孩子的父親,她就會感到強烈的反感,瞬間喪失理智……”
“在最開始的那段時間裡,孩子的父親每個月都來求複婚,但無一例外,全都被孩子的母親拒絕了。如果她態度堅決,那自然無話可說。但問題是,那位母親每次拒絕後,都會懊惱得睡不著覺,甚至狂抽自己大嘴巴子。真的好奇怪啊,你說是吧……”
“你不是在編故事?”蘇木謹慎地問道。
“你覺得呢?”
艾莉故意盯著她。
蘇木會有質疑很正常,她不敢想象一個尚在繈褓的嬰兒,能知道那麼多的事,甚至能完整地描述出來。
孩子的靈魂,一般在三歲左右才會回歸身體。
在此之前,再聰明的孩子,也不過隻是有意識的生命體而已。
蘇木也不是打娘胎出來就聰明,而是在三歲左右的時候,她隻覺自己猛地睜開眼睛,世界開始變得多彩,自己開始小心翼翼地探索這個多彩的世界。
當然,那時候陪在她身邊的,正是她的姐姐。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蘇木認識的第一個人就是姐姐,所以也自然無可避免地產生了雛鳥效應。
如果現在有人告訴她,有些孩子從娘胎裡出來,甚至連眼睛都沒有睜開,就能清晰地洞察周圍的動靜。
那以蘇木的理性判斷,毫無疑問是騙人的。
但是,仔細想想,艾莉似乎沒有編故事的理由。
而且最重要的是,她提到的一些細節,是自己從未告訴過她的。
她能準確地描述出來,說明她確實了解這方麵的細節。
當然,也有另一種猜測,那就是艾莉在接觸自己時,竊取了自己腦海中的記憶。
不過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為主流的唯心論觀點認為,一個意識主體,無法對另一個意識主體進行乾涉。
儘管蘇木是普通人,而艾莉是乾涉者。
但規則不容逾越,艾莉本事再強,作為意識主體的她,也無法影響乾涉身為獨立意識主體的蘇木。
排除掉艾莉撒謊編故事的可能性後,蘇木不得不認真審視起她描述的這個故事。
同樣是心靈歸庭,同樣是心理疾病。
那孩子的母親進入心靈歸庭後,就做出了違背理性的行為,選擇了離婚。
那這是否意味著,姐姐也是因為心靈歸庭,而做出了輕生的荒唐決定?
“心靈歸庭…心靈歸庭……”
想到這樣的可能性,蘇木反複念叨著這個名詞,呼吸逐漸變得急促起來。
心靈歸庭…到底在做什麼呢?
雷萬鈞的情報顯示,某些部門正在利用心靈歸庭進行某種試驗。
如果情報屬實,那是否意味著,姐姐的死與試驗有關?
蘇木越想越煩躁,深深地低下頭,發出長長的歎息。
艾莉冷眼旁觀,末了忍不住問了一句:“怎麼不去請你的好搭檔幫忙?”
“我們是團隊,若遇到任何事都隻能求助於他,那我算什麼?”
蘇木麵無表情地說道。
“有些事不是你逞強就能做到的,該服軟就服軟,該尋求幫助,就應該去尋求幫助。”
“你在關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