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張垍主動請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下官領命。”韋諒拱手接過紙箋,看了一眼上麵的內容,他才感慨道:“下官實在沒有想到,李太白竟然已經要入京了,一轉眼都三個多月過去了。”
韋諒上次聽說李白的時候,還是在三月中,皇帝巡大慈恩寺時,沒想到,這麼快,李白已經入京了。
“你太專注手上的事情了。”牛仙客有些好笑,說道:“李太白要入京的事情,這些天在長安城,早已經沸沸揚揚,不知道多少文人墨客等著見一見他這位奇人。”
是的,奇人。
李白如今在天下文壇的印象,就是奇人。
李白雖作將進酒,蜀道難等諸多文章,但真正廣傳天下的,卻是一句“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知”。
李白在安陸隱居時,號“青蓮居士”,在道教風評極佳,加上入道的玉真公主的喜好,李白的名聲迅速的傳揚了開去。
“可想而知,明日不知會有多少人一起去迎接李太白。”韋諒抬頭,苦笑道:“王摩詰和崔景升應該會一起去的,還有岑參,對了,賀監……”
“賀季真還不至於那樣自降身份。”牛仙客平靜下來,說道:“李太白入京,雖是文壇盛事,但也僅此而已,不過借助李太白入京的輿論,你這邊的事情,還有大唐在整個西北的布局,吐蕃人就彆想探知道了。”
“是!”韋諒神色肅然起來。
“此事風險極大,你雖然是提倡者,但也要小心注意。”牛仙客突然笑笑,說道:“記得,小心些,不要傷到自己。”
“下官明白。”韋諒用力的點頭,很是感激。
“去吧。”牛仙客輕輕擺手。
“下官告退。”韋諒拱手,然後轉身離開。
牛仙客看著桌案上的岩塞,扣環等物,抬頭道:“來人,將這些東西收起來,然後送到內侍省,上交大將軍。”
一名綠衣錄事站了出來,拱手領命,然後收拾東西走了出去。
牛仙客稍微鬆了口氣,突然間,他忍不住用力的咳嗽了起來:“咳咳咳咳咳……”
他使勁的拍打胸口,才逐漸的好受了些。
但,他的嘴角依舊蒼白。
……
韋諒平靜的走在宮道上,莫名的,他突然間回頭看向門下省的方向。
一時間,他心底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搖搖頭,韋諒將這種莫名的感覺從心底深處拋開,他的心思平靜了下來。
李暐快要回來了,他那邊的人手,還有崔明從西北送回來的人手,結合起來,韋諒在石樓台山的訓練,將會徹底的步入正軌。
韋諒抬起頭,看向朱雀門外的長安城。
李白入長安城,的確是天下文壇的一場盛事,甚至從某種程度上,更受寒門子弟的關注。
不是因為李白如今在文壇已經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而是因為一旦李白能徹底在官場上站穩腳跟,那麼便意味著,很多人可以複製他的道路。
李白,李白。
韋諒繼續前行,心底卻逐漸的凝重起來。
李白入長安,賀知章,王維,崔顥那些人,會有相當一段時間站在台前針砭時弊。
韋諒輕輕笑笑,李林甫可能要有麻煩了。
出了朱雀門,韋諒將韋祿叫了過來:“南霽雲如今住在敦義坊,你親自去,將拜帖送上,就說郎君明日迎接李太白之後,就上門去拜會他。”
“喏!”韋祿應命,然後快速的轉身離開。
韋諒輕輕抬頭,他沒有今日就見南霽雲的打算,什麼時候都不能上趕著去做。
南霽雲今日應該是和友人一起議論李白入京的事情,到了明日,他甚至可能直接在東門人群之中,一起迎接李白。
若是他能正好看到韋諒代表皇帝去接人,那麼他的那件事情就好辦多了。
韋諒輕輕笑笑,李白入京總是好事。
李白的豪氣,能讓韋諒極大的放鬆。
這真的是好事。
剛剛翻身上馬,韋諒突然感覺脖子一涼,他下意識的抬頭,就見無數的雨珠從陰沉的天空落下,密密麻麻無窮無儘。
秋雨飄落,涼意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