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看兒子那興奮勁兒,他能聽進去幾分,陳立心中實在沒底。
牛車緩緩駛入城門,一股喧囂熱浪撲麵而來。
街道兩旁店鋪林立,攤販雲集。
賣菜的吆喝、賣肉的剁刀聲、糖人攤子的銅鑼響、以及過往車馬的軲轆聲交織在一起。
陳守恒看得眼花繚亂,隻覺得一雙眼睛根本不夠用。
父子二人尋了家看起來乾淨的客棧落腳。
次日一早,帶著大兒子前往武館拜師。
多年前,陳立便打聽清楚,鏡山縣城裡,總共就有三家武館,伏虎武館、聽濤武館和靠山武館。
這三家武館,伏虎武館教授伏虎拳,傳授伏虎拳,館主據說是佛門俗家弟子,武功剛猛正大,尤重根基。
聽濤武館以聽濤劍法聞名,招式輕靈。
靠山武館則教授一門橫練功夫鐵山靠,修煉過程極為艱苦。
陳立思來想去,決定讓大兒子拜在伏虎武館門下。
伏虎拳大抵是佛門武功,更為適合打根基一些。以大兒子的心性,讓他學橫練功夫,隻怕吃不下這苦頭。
至於不選聽濤武館的原因也簡單,陳永全的兒子陳正通便在聽濤武館習武。
兩家矛盾由來已久,若是讓守恒進聽濤武館,少年年輕氣盛,少不得要有衝突。
也倒不是怕事,陳立隻是單純的不想讓這些事影響到長子練武。
伏虎武館位於縣城東側的一條巷子裡,是一間三進三出的大院。
與看館門人說明來意,遞上身份牙牌,對方檢驗後,便領著陳立二人進了門。
院子裡是一片寬敞的練武場,二十幾名少年正揮汗如雨地練習拳腳功夫,一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站在一旁指導,目光銳利而沉穩。
中年男子便是館主,周震。
門人介紹後,周館主打量了一下陳守恒,又摸了摸他的骨頭,點頭道:“根骨還可以。不過我這有一個規矩,隻收記名弟子。期間武藝照教,但不算正式入門。三年後,若品行、資質、毅力都達標,方可正式拜師,傳我伏虎拳衣缽。”
陳立早有心理準備,聞言並無異議,當即奉上早已備好的五十兩紋銀束脩。
周館主坦然收下,語氣平和卻自帶威嚴:“孩子就留下吧,我會好生教導。”
他轉向一旁一名練功的弟子:“大林,帶你這位小師弟去後院安頓,熟悉一下規矩。”
“是,師父。”那名喚作大林的弟子恭敬應聲。
陳立拍了拍兒子的後背:“還不趕快行禮。”
陳守恒連忙就要跪下磕頭,卻被周震一抬手穩穩托住:“不必多禮。等你三年後真有資格叫我一聲師父時,再行大禮不遲。”
“萬事不要出頭……不該說的話不要亂說,該說的話也不要多說……事緩則圓,遇事拖一拖,想一想再決定……”
幫大兒子安排好住處後,陳立便打算離去,又叮囑了一番,留了四十兩銀子給他,這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