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高陽王已經成親了,高陽王妃身懷六甲,臨盆在即,高陽王要不是結識了王爺,他會買件禮物回去哄王妃高興。
雖然王爺戴著麵具,看不到他的相貌,但莫名有種一見如故的感覺。
兩人找了個位置絕佳之地喝酒。
與人結識,戴麵具其實很不禮貌,但王爺是寧朝靖北王府世子,高陽王和他走的近,不是好事。
王爺便沒有摘麵具,隻道,“怕嚇到你,我就不摘麵具了。”
高陽王沒多想,隻當他是毀容了,還寬慰王爺,“男才女貌,對男子而言,才華更重要,你我結識,與家世容貌皆無關。”
相談甚歡,相見恨晚。
兩人飲酒,直到逛花燈會的人少了一半,方才告辭。
一個回高陽王府,一個回行宮下榻。
當時王爺和永王到南梁賀壽,怕路上耽擱,便提前十天半個月出發,一路暢行無阻,抵達南梁時,距離南梁皇帝過壽還有小半個月。
他們是為給南梁皇帝賀壽而來,南梁不會給他們辦接風宴。
這半個月他們左右閒著沒事,就欣賞南梁的風景,也不枉千裡來一趟。
王爺以為想再見那姑娘,可能要在南梁皇帝的壽宴上了,結果沒兩天,他們就在南梁城外雞鳴寺又碰到了。
南梁雞鳴寺普遠大師,佛法高深,還擅長養茶花,南梁皇帝最喜歡的也是茶花,那姑娘是為求普遠大師手裡那株名滿天下的十八學士而來。
不過這已經是她來的第四回了,前幾次都空手而回,但她性子倔的很。
自家父皇是南梁皇帝,坐擁天下,什麼奇珍異寶都擁有了,但他近來身體不好,太醫說不剩多少時日了,父皇唯獨喜歡茶花,可能是父皇最後一個壽辰了,她想投其所好,讓父皇高興。
可不論她威逼利誘還是苦苦哀求,普遠大師都不為所動,說的話更是高深莫測。
這株茶花你所得,但非你所取。
這株茶花在等它的有緣人。
但這個有緣人不是她。
雖然最後會到她手裡。
她想不明白,既然最後這株茶花注定歸她所有,為什麼不能直接給她呢?
然而得到的回答越發離譜。
普遠大師說,“事關南梁國祚,不可兒戲。”
不過是一株茶花而已,竟還和他們南梁國祚有關了。
要換個人說,她頤和公主都要以危言聳聽賞他三十大板了,但普遠大師是高僧,父皇對他都要畢恭畢敬,何況是她了。
她以為這回又要空手而回了,她情緒失落,就在她要離開雞鳴寺時,前幾日花燈會上錯認成堂哥的男子騎著馬闖入她的視線。
把人認出來的瞬間,她的臉頰就通紅了,陽光下,比盛開的桃花還要嬌豔幾分。
想起來就丟人,她堂堂頤和公主還沒做過這樣丟人的事呢,她準備悄悄溜走。
但沒走掉,被攔下了,人家向她討債,“姑娘欠我的,準備何時還我?”
她也就花了他五兩銀子。
看他穿戴,雖然戴著麵具,但言談舉止,出身絕對大富大貴,被她搶荷包都沒阻攔,現在卻在大庭廣眾之下要她還錢。
她臉上掛不住,乾脆把荷包扔給他,“不用找了。”
她帶著宮女就要走。
男子卻道,“太多了。”
她道,“多的算你陪本……陪我逛花燈的報酬。”
男子笑起來,“那又不夠了。”
那姑娘氣結。
她這荷包裡有五百多兩銀子,花燈會上他不過陪她逛了半個多時辰,這還不夠?
她昂著脖子道,“那你要多少?”
男子道,“我陪你逛花燈會,你陪我逛雞鳴寺。”
這要求不算過分。
再者她本來也是想四下逛逛的,隻是每回來,求不到茶花,便沒有了閒逛的心情。
她一口應下。
宮女勸阻,畢竟這男子來曆不明,還戴著麵具,不以真麵目示人,怕他有所圖謀,不敢掉以輕心。
但頤和公主沒這麼想過,要圖謀,花燈會上人來人往,他早下手了,不用等到現在,何況是她自己認錯人,隨便在街上抓的,要圖謀,也該是他懷疑她對他有所圖謀。
頤和公主陪他逛雞鳴寺,問道,“你不是京都人?”
她這個養在宮裡的公主,一年都會逛一兩次雞鳴寺,隻要是他們南梁京都百裡範圍內的,就沒有沒逛過雞鳴寺的。
男子道,“第一次來京都,尚不熟悉。”
難怪了。
京都的那些世家子弟,她不說全見過,但在宮宴上見過大半,如他這般氣質的,要是以前見過,不可能一點印象沒有。
本來她心情煩悶,四下逛逛,心情好了許多。
宮女甚至悄悄打趣她,“皇上不是要給公主選駙馬嗎?奴婢看他正合適。”
她差點沒追著宮女打。
時辰差不多了,她該回宮了,便要告辭。
隻是走的時候,她回頭看了一眼普遠大師禪房所在的方向,眼底流露一抹失落,被男子看見,他問道,“有為難之事?”
那姑娘搖頭,沒有說話。
宮女道,“我家姑娘想求普遠大師手裡那株茶花十八學士,但我家姑娘不是那株茶花的有緣人。”
“走吧。”
那姑娘離開了,王爺去拜訪普遠大師。
平常極少見外客的普遠大師,見他了。
但見他說的第一句話,就狠狠驚了他一下,普遠大師歎息,“可惜,你不是我南梁人。”
王爺道,“佛主眼裡,眾生平等,我是不是南梁人,又有何妨?”
普遠大師道,“非我南梁人,成不了我南梁駙馬。”
“以你之才,可渡我南梁劫數。”
王爺,“……???”
他是寧朝靖北王府世子,他連寧朝公主都不會娶,怎麼會娶南梁公主?
“罷了,冥冥之中,自有定數,非我人力可改天命。”
“那株茶花,你帶走吧。”
他還以為要費一通周折才能帶走那株茶花,沒想到這麼容易。
王爺不解,很想問一句。
但普遠大師已經緊閉雙眸。
他不便再打擾,便行禮告辭了。
王爺以為那姑娘住在高陽王府,就差人把那株茶花十八學士送去高陽王府了。
高陽王還納悶,是誰送來的,但他知道頤和公主為了這株茶花是辦法用儘,也不知道是什麼送來的,他直接派人把茶花給頤和公主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