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馬化”,如果不借助工具查閱一下的話,估計很多人都弄不明白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馬化”是川南人對某種生物叫法的音譯,這個詞出自乾寶的《搜神記》。
在《搜神記》裡,乾寶是這樣說的:“蜀中西南高山之上,有物,與猴相類,長七尺,能作人行。善走逐人,名曰“猳國”,一名“馬化”,或曰“玃猿”。”
翻譯成現代的白話就是:在蜀中西南的高山之上,生活著一種生物,和猴子長的很像,但身高能達到七尺,能像人一樣站起來走路。而且善於奔跑和追逐人。蜀人把這種生物叫做“猳國”、“馬化”,或者是“玃猿”。
乾寶的這句話很有意思,“長七尺”。
荀子《勸學》裡有這麼一句:“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小人學習是從耳聽從嘴出,相距不過四寸而已,怎麼能夠完美他的七尺之軀呢?”
把荀子和乾寶各自說的話綜合起來,就有了一個很單純的結論:這種被稱為“馬化”的生物除了樣貌長的像猴子以外,其他的舉止形態其實和人都差不多,體型身高也有七尺左右。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推測,這個叫“馬化”的生物,先不說它是人的話,但它至少是個帶點猿猴氣質的類人生物。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到亙古以來就一直流傳著的的各種野人傳說。
在乾寶寫下這段話之前,有人在湘鄂一帶逛山玩水的時候,經常在山巔河畔看見過許多似人非人的身影,披著薜荔藤編織的衣物,係著菟絲子做成的腰帶。見到外人時羞羞答答地笑,仿佛願意與人交往但又怕與人交往。
然後,看見這些似人非人身影的人就把這些情景記了下來:“若有人兮山之阿,彼薜藶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筆,予慕予兮善窈窕。”將這些身影命名為“山鬼”。
至於《山海經》,則介紹了一種叫做梟陽的生物,而且把它住的地方稱為“梟陽國”,具體地點就在北朐之西,這種生物與常人相似,但又略有不同,人麵長唇,皮膚漆黑而且渾身長毛。在和人會麵之後會抓住人的雙手,然後嗬嗬大笑。如果要捕捉或者是躲避它的話,就得事先在手臂上套個管子,趁它笑的時候把手抽出來打暈它。
南宋的時候,羅願在撰寫《爾雅翼》的時候也提到過一種叫“猩猩”的物種,說它長得像婦人一般,披頭散發的,往哪裡去都是一大群一起集體行動,赤腳無膝。碰見人以後,它還會用手擋住麵孔。人們都把他們叫做“野人”。
其實,如果有心去翻閱的話,像“馬化”這一類的生物,除了上麵的書籍提到過外,在很多誌怪筆記裡,都是類似的記載,甚至包括一些地方誌。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華夏境內的神農架,曾經有過多起野人目擊事件的發生。
在這之後,還有專門的隊伍到神農架進行了搜尋,找到了一些不常見的毛發或者糞便,但最後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
野人是人,還是類人的生物,主流學術界認為野人的存在沒有科學依據的支撐,但民間的傳言者卻始終認為野人是存在的。
把話題回到乾寶說的“馬化”身上。
乾寶說,提起“馬化”,見過“馬化”的西蜀人都是這樣講的。它們會時常出沒在官道和有人來往的小路邊,如果是有人路過的話,它們會冷不丁跳出來時不時顯露一下自己的身影。
如果沒有心理準備的話,往往會被它們嚇一大跳,有些膽子小的,還會被嚇暈過去。
在西蜀,大部分男男女女都見過“馬化”,小孩子不聽話哭鬨不止的時候,大人們也往往拿出“不聽話,馬化會把你捉去”一類的話語教育孩子。
最初看見“馬化”的時候,人們都以為這是種體型較大的猴子,但時間久了之後發現好像並不是那麼回事。
在“馬化”出沒的路邊,常常發生女眷丟失的事。但過了幾年以後,很多丟失的女眷會帶著孩子出現在她們家的附近,也有丟失的女眷長期沒有回來的。
在“馬化”出沒的地方,如果在路上的人比較多的話,它會跟著隊伍走上一段,要是動手驅趕的話,它會馬上跑的沒有蹤影,但過一會兒以後,又會出現在路人的眼睛裡。
如果過路的人比較少的話,那可就要當心了,有時候它還會跳出來擋住路,挑釁一下路人,把路過的人趕得飛奔。
而且,“馬化”的鼻子特彆靈敏,能分辨出男人和女人的味道。更為怪異的是,對女子,它似乎還能分辨得出誰是資深美女誰是年輕女人。
如果在路上行走的人有年輕漂亮的姑娘,那就要特彆注意了,即便是有人給姑娘作伴,它們會想辦法吸引其他人的注意,然後偷偷把年輕姑娘擄走。等同行的人回過神來,往往都想不明白年輕姑娘是怎麼不見的。
這樣的事情發生幾次以後,在經過“馬化”出沒的地方時,過路的人采取“連營”的戰術,用繩子把同行的女子用繩子相互係著,但若是有年輕美貌的女人,同樣也不能幸免。而且,也沒有人知道這些女子被它們擄到了哪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於西蜀的人為什麼對“馬化”知道的這麼清楚,事情也很簡單。曾有好幾個被它們擄走的女子被送回到了家裡。西蜀的人根據這些送回來的女子的講述,得出了關於“馬化”的事情。
那些被“馬化”送回來的女人,毫無例外的都帶著小孩,少的一個,多的兩三個。
一開始,這些女人回到家裡以後,家裡人很是不悅,覺得她們帶著孩子回來,很傷風化,不願意幫助撫養這些孩子,甚至想想辦法處理掉她們帶回來的孩子。
比方說現代的姑娘家,也沒經過父母之命,也沒有媒妁之言,從家裡出去以後,過了兩年以後帶著孩子回來。姑娘又不肯說孩子的父親是誰,隻讓孩子喚父母為外公外婆。說父母沒有想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這些女子的家裡人駭然發現。如果是不幫著把這些孩子養大的話,自家的姑娘在孩子失去以後,也會莫名其妙的的死去。
看著被“馬化”擄去的姑娘一年半載後就帶孩子回到了家裡,父女相逢、母女相逢,或者是兄妹相逢姐弟相逢,本來是一件失而複得的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