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時候,在江東,有一個讀書人,家裡條件很不錯,屬那種典型的官宦人家。
借著父輩的人脈,讀書人的交友自然也就很也很廣泛,一幫差不多年紀的人時不時的聚一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或許是君子六藝的影響吧,每次聚會的時候不是坐車就是乘船,讓讀書人心裡有些厭倦。於是,他就讓想著家裡弄給他匹馬回來。
在和家裡提起這個事情以後,讀書人還提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就是尋到馬以後,他要先瞧瞧,看符不符合他的胃口。
從他開口和家裡說起這個事情,到後來把馬弄回家,最起碼折騰了三五回。最後牽回家的那匹馬,也是他自己定下來的。
而且,把馬往回牽的時候,讀書人對賣馬人叮囑的“要想馬兒聽話必須得熟悉馬”,是牢記在了心裡。
按照賣馬人的說辭,給馬喂草、洗涮、梳毛這些活計,讀書人隻要自己有空,從來不讓仆役動手。
所謂萬物有靈。動物們雖無法開口言語,但它們心中卻跟明鏡兒似的,誰對它好,誰對它壞。
在和這馬相處一段時日以後,讀書人把馬鞍往馬背上放時,那馬也不像其他的馬那樣排斥。
在讀書人騎在自己背上以後,那馬是走得四平八穩,生怕讀書人從自己背上掉了下來。
哪怕是去了城外,讀書拉緊韁繩要馳馬飛奔,那馬它也沒有立刻撒開四蹄狂奔。而是先緩緩加速,由慢至快,循序漸進,給予讀書人足夠的時間來適應。
直到確認讀書人已經完全掌握了平衡和駕馭技巧後,它才會放心地儘情釋放出自己強大的力量。
時間長了之後,每次讀書人牽著馬出門的時候,翻身上馬之後,韁繩都不用拿。想去哪裡,坐在馬背上吆喝幾聲就成了。
有這麼一匹通人性的馬作伴,在讀書人的朋友圈裡,自然是一件很掙麵子的事情。
平日裡隻要出門,讀書人總會把馬帶上,哪怕是用不著馬,讀書人照舊樂此不疲。因為朋友們對他的馬,可是羨慕的緊。
上頭有長輩護著,家中經濟條件又相當優渥,其交友廣闊。
這般環境下,讀書人是意氣風發、朝氣蓬勃得緊,渾身上下洋溢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豪邁,心中更是對盧太學那般詩酒傲王侯的灑脫境界充滿了無限向往之情。
在和朋友們聚會的時候,讀書人總是喜歡小酌二兩。待到幾杯下肚,略有幾分醉意微醺之際,就會從在人群中站起了仰天長嘯幾聲,抒發一下自己對世事人情的種種見解和感悟。
對於讀書人的這番做派,眾人可謂是眾說紛紜。有的人對他這份直率純真的性情稱讚不已,覺得此等真性情之人世間罕有;但也有人認為他未免有些恃才傲物,太過張狂不羈。
所幸這讀書人性情耿直坦率,心中並無多少彎彎繞繞的心機算計,故而大家對他的看法雖不儘相同,卻也不至於生出太多嫌隙。
無論是誇讚他做派好的,還是批評他行為不妥的朋友,都能與之相處融洽,相談甚歡。
不過,常言說,酒品如人品。因為總喜歡拉著朋友們喝酒,而且一旦喝高之後,就有些收不住手腳。這一點讓朋友們心裡或多或少還是有些埋怨和不滿的。
然而,對於這些,讀書人自身卻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每當朋友們提及他飲酒後難以自控時,他總會理直氣壯地反駁道:“酒品即人品,酒後吐真言!就算我在醉酒之時說了些什麼,那也是發自肺腑、真心誠意將諸位當作摯友才會如此袒露心聲。”
緊接著,他還會反唇相譏,質問對方:“難道你連我酒後所言都無法接受?這隻能說明你心中有鬼,對我心存芥蒂呀!”
這番言辭一出,往往令朋友們瞠目結舌,不知該作何回應。
所幸的是,他們彼此皆是相識已久的老友,對於這位讀書人的脾氣秉性早已了然於心。因此,平日裡大家相處倒也相安無事,並未因這類事情而產生過多的糾葛與紛爭。
後來,在參加完朝廷組織的某次考試之後,趁著還沒有放榜,讀書人和朋友們發起了一一場聚會。
起初,現場氛圍尚算融洽,眾人或悠然自得地品味香茗,或饒有興味地聆聽悠揚小曲,偶爾還會對著路過的嬌俏小娘子輕佻地吹幾聲口哨,惹得姑娘們麵紅耳赤,嬌羞不已。
待到美酒佳肴紛紛上桌,眾人開始相互敬酒,你來我往之間,暢談古今之事,從天下大勢到市井趣聞,無所不談,氣氛愈發熱烈起來。
或許是因為剛參加完考試吧,雖說還沒放榜,幾杯酒下去之後,話題就從考試題扯到了時局上麵。
國人喝酒之後有一段通用的術語:“你聽我說……你聽我說……你不要動我……你聽我說……真的,我……你聽我說……我一點都沒多……你先讓我說,我不管……你先聽我說…行不行?是不是兄弟,是不是兄弟……”
估計那天的聚會上,那位讀書人竟然也使出了這樣的招數。然後,就莫名其妙的有了口角之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都是讀書人,自然不屑於動用武力來解決問題。但拂袖而去,這種情況肯定是有的。
在唇槍舌戰之中,讀書人漸漸感到麵子上過不去了,於是便腳步踉蹌地想要轉身離開。
那些試圖勸解的人們見狀,紛紛伸手拉住他,但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阻止他那決絕的步伐。
甚至有人多勸了幾句,結果卻被讀書人憤怒地噴了一身口水。就連這位讀書人的老朋友,也未能幸免,被他搖搖晃晃地一把拽到了自己的馬旁。
隻聽讀書人醉醺醺地說道:“不必擔心我啦!看,我的馬就在這兒呢,安心吧,絕對沒問題的。你忙你的去吧!”
說罷,他強打起精神,費儘力氣才勉強爬上馬背。坐穩之後,他伸出一隻手輕輕拍了拍馬的屁股,接著又吹響了一聲響亮的口哨。
隨後,伴隨著一陣狂笑,他策馬狂奔而去,留下身後一片塵土飛揚。
望著讀書人漸行漸遠、最終消失不見的背影,在場的其他人隻能無奈地搖搖頭,而後也慢慢地各自散去了。
還沒走上多遠,坐在馬背上的那位讀書人就逐漸有了感覺。仿佛失去了自主控製一般,開始隨著馬蹄的節奏不由自主地上下點動著。
沒過多久,這種點頭的幅度越來越大,整個人也漸漸陷入了一種似睡非睡的狀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