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十年。
皇帝未至,王振先行。
群臣見他,紛紛恭敬行禮:“下臣見過翁父。”
由於朱祁鎮尤其推崇王振,從不稱呼其名,而是稱之為“先生”。
皇帝公然為太監撐腰,群臣敢怒不敢言,但為了避免惹禍上身,隻好裝出一副卑微的姿態,公侯勳戚莫不稱呼他為“翁父”。
王振到底是如何禍亂朝綱的呢?
正統三年,年僅十二歲的朱祁鎮受王振教唆,懲治群臣。
戶部尚書劉中敷、戶部)左侍郎吳璽、戶部)右侍郎何文淵、刑部尚書魏源、禮部尚書胡濙、兵部尚書王驥、兵部侍郎鄺埜等人成為階下囚。
六部尚書,竟有四人鋃鐺入獄,何其荒唐?
正統七年,張太皇太後崩逝之後,王振將太祖皇帝掛在宮門前的鐵碑摧毀,因為上麵寫著“內官不得乾預政事”。
正統八年,大理寺少卿薛瑄因不肯巴結,被王振捏造罪名,最終罷黜為民。
同年,朱祁鎮下詔求言,敬答天譴,翰林侍講劉球在詔言裡寫道:“夫政由己出,則權不下移。”,王振得知後震怒,覺得對方在含沙射影,暗派錦衣衛指揮使馬順,闖入劉球家中,將其押進獄中,大卸八塊。
正統九年,駙馬石璟因為打罵本府太監,王振物傷其類,認為對方在羞辱自己,於是誣告陷害,駙馬下獄。
同年,霸州知府因為宦官擾民,憤怒鞭笞,王振大怒,為太監發聲,將其貶謫流放。
正統十年,錦衣衛獄卒王永列出王振“十宗罪”,張貼於順天府大街小巷中,及王振侄子王山家,最終被判磔刑,還有內侍張環、顧忠等人,各自憤然而起,通過各種途徑揭露王振罪行,全都死無全屍。
王振一手遮天,正統十一年,楊溥逝世,再無“三楊”,朝中更無人可抑製。
除了陷害忠良,王振還乾起買賣官爵的勾當。
江陰布衣徐頤攜重金上門賄賂王振,無需科舉,被授予中書舍人。
除了陷害忠良、買賣官爵,王振以權謀私,挪用公款,花費數十萬白銀,勞役萬名軍民,重修長安街的慶壽寺。
以上重重劣跡,無人敢有怨言。
王振做的這些事情,朱祁鎮有些是不知道的。
不過他絲毫不在意,就如王振所言:“奴婢這麼做,實則為了爺爺建立朝中威信。”
年輕氣盛的朱祁鎮,心懷大誌,他想超越先帝,甚至太宗皇帝。
他渴望掌控更大的權力,先不管自己能不能駕馭,拿到手再說。
因此,他一味的縱容王振打壓群臣。
控製一個王振,總比控製一大群臣子,要來得方便些。
.......
正統十一年,夏。
也先率大軍挾各部南下圍攻哈密,哈密忠順王倒瓦塔失裡無力抵抗。
“王,快寫信向大明求救!”
“在寫了,在寫了。”
倒瓦塔失裡抹了抹眼角的淚痕,那一戰慘敗,令他丟儘臉麵,損失慘重。
不僅土地被占,資源被奪,就連他的妻子和母親都被俘虜,抓去了瓦剌,其結局可想而知。
求救信很短,隻有寥寥數字,因為前因後果很簡單,無非是瓦剌崛起,也先殘暴。
就在他將信件交給手下,奔赴大明的第三天,立即有手下彙報。
“王,瓦剌又來了!”
倒瓦塔失裡急忙跑出營帳,他看見四周漫山遍野的騎兵,正高舉著馬鞭揮舞,嘴裡歡快大呼。
“完啦。”他失魂落魄的跌坐地上。
也先立於陣前,他嘴角輕揚,啃了口羊腿,招招手呼喚手下將領。
“我們要用最羞辱的方法,俘虜他。”
數萬瓦剌大軍隻追不殺,將哈密軍驅趕。
忠順王被迫北上,實在是沒辦法呀,他隻能往北邊走,因為東西南邊全都是瓦剌大軍。
被甕中捉鱉了,隻留了一道口子,未必就能逃生。
大明,邊境。
哈密派出的求救兵士,經過一番長途跋涉,終於來到大明邊境,平涼府。
“來者何人?”
“忠順王卒,前來求援!”
“???”
此時此刻,負責鎮守平涼府的藩王,是韓恭王朱衝爩之子,樂平僖安王朱範場。
朱範場得知消息,他嗤笑一聲,他雙手一攤,無奈聳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