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十四年,朱祁鈺21歲。
按照大明慣例,在皇子成年的時候,理應就藩了。
這個傳統是從朱元璋時期傳下來的。
“洪武十三年春正月,上以諸子長成,宜習勞苦,命秦王樉、晉王棡、燕王棣、吳王橚、楚王楨、齊王榑、潭王梓、趙王杞、魯王檀各歸其國。”——《明太祖實錄》
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上麵提到的皇子,他們的年齡在1620歲左右。
因此,成年的朱祁鈺也應該被賞賜封地,前往就藩了。
於是,朱祁鎮找來皇弟,想與他商議,喜歡哪塊地域?
這可不是兄弟之情,而是朱祁鎮為了體現自己的優良品德,到那時候,等自己兒子登基後編撰《明英宗實錄》,又多了一條讚譽。
兩兄弟打小就很難玩到一塊,一人久居深宮,一人長居京師之外,能有多深厚的感情呢?
朱祁鈺拱手拜道,禮貌回複:“當為皇兄定之。”
對於這句回答,朱祁鎮十分滿意的點點頭,心裡想著,我老弟真懂事。
其實吧,無論就藩何處,始終還是要回來的。
第二天,朱祁鈺攜母請辭,打算即將返回郕王府。
皇宮,終究不是自主之地,總有一些寄人籬下的感覺。
母子兩人都不喜歡待在那裡,還是自家郕王府住的舒服。
若不是過年過節要回宮向皇帝太後請安,他們怕是一輩子都不想進去。
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完全是因為孫氏的態度。
朱祁鎮的表麵功夫做得挺好,至少看不出什麼,但那個孫氏,直接是裝都不裝了。
“母後,朕說過多少次了,不要去刻意針對吳賢妃,你怎麼就不聽呢?”
等到朱祁鈺母子離殿後,朱祁鎮寒著臉嗬斥。
孫太後神色一滯,她好像,第一次見到兒子這副嘴臉。
嗚嗚,好凶哦。
她低下頭,連聲說著“知道了”,改不改呢?那就不知道了。
朱祁鎮之所以會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估計是受那個“謠言”的影響。
你一個不是朕親母的女人,不要仗著太後之位,損害到朕的利益。
聖祖母崩逝之前,明確交代過,要自己對皇弟好一些,切勿兩兄弟生出間隙。
結果你倒好,整天板著一張司馬臉,好像彆人欠你幾十萬白銀。
吳賢妃有什麼錯?人家又沒惹你,走在路上突然遭你劈頭蓋臉一頓嘲諷。
你都當上太後了,怎麼還跟個妒婦一般做作?
主要是明宣宗的嬪妃,基本上都被殉葬了,孫氏想找個發泄對象都難。
最近,她確實需要心理疏導。
上次那場“流言”風波,讓她整日心神不寧,疑神疑鬼。
她嚴重懷疑,胡善祥是不是讓吳宛筠傳出風聲的?
畢竟在張太皇太後的殯禮上,兩人曾經站在一起聊天過,舉止親密。
可是孫氏沒想過,她越是如此,越讓朱祁鎮感覺厭惡。
“還好,朕的皇後嬪妃,不是這樣的女人。”
......
夜間——
朱祁鈺在住所旁邊的禦花園散步,他正在沉思,一不留神,撞到了寧仟。
朱祁鈺居所示意圖
他立即後撤半步,表現得誠惶誠恐,拜道:“皇後殿下,還請原諒,孤乃無心之舉。”
寧仟的美目上下掃視著他,漸漸地,眼神糜爛。
什麼叫男人?這就是真正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