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國公,敵襲!你那邊情況如何?”
薛綬焦急大喊,卻始終無人回應。
漫天箭矢,從四麵八方襲來,濃霧漫漫,一個個明軍倒下。
“列陣!”薛綬臨危不懼,指揮著部下,與瓦剌兵迎戰。
隻要沒死的明軍,哪怕身中數箭,無一例外全都有秩序的排列在一起。
這群都是訓練有素的士兵,即便遭遇埋伏,依然保持清醒,絲毫沒有慌亂。
由於瓦剌大軍從山野四周合圍,於是薛綬采用三才陣。
三才陣,將軍士分為天、地、人三大部分,天陣負責遠程攻擊,地陣負責防禦,人陣負責近戰。
弓弩手以及神機營有條不紊的站在後方射擊,強大的火力,讓瓦剌軍一時間難以再進步。
一旦有騎兵靠近,人陣立即砍殺。
戰鬥一共持續了三天三夜,雙方都幾乎彈儘糧絕。
“求援的信息發出去了嗎?”
“永順侯,塘騎兵早已出發。”
“可是,為什麼還沒來呢?”薛綬臉色凝重。
他原本打算,自己這邊堅持幾日,等援軍到來之後,裡應外合,反包圍瓦剌大軍。
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都過去那麼長時間了,一個友軍的人影都沒看到。
“沒辦法了,隻能突圍出去!”
繼續留存在這裡,隻有敗亡的結局,因為他們的食糧已經不多了。
“眾將聽命,隨我衝!”
“殺啊!”僅存的兩萬明軍大吼著,朝濃霧中奔襲。
此時此刻正是淩晨時分,瓦剌軍正在正常休息,他們預料不到這群明軍,竟然會在這時候發動襲擊。
尼瑪的,你們這群人不睡覺的嗎?
匆忙迎戰,自是不敵。
有千人隊伍身先士卒的,前赴後繼衝鋒,強行突圍。
他們雖然犧牲了,卻為後麵的弟兄們帶來生的希望。
......
“永順侯,死士們已經打開一條出路,我們也走吧。”
“呼——好。”
薛綬撐著砍鈍的刀,半膝跪下,在他身旁,倒下了數十具敵軍的屍體。
他早已筋疲力儘,連走路都要副將攙扶著。
薛綬被托舉著上了馬,無力的趴在馬背上,任由顛簸。
可是,當他們好不容易逃離鷂兒嶺,卻在回程途中,遇見了更多的瓦剌大軍。
“???”
四周山梁忽然騰起數點火光,俄頃化作一條扭動的火龍——
薛綬愣住,他左右張望,臉色大變。
有什麼事情,能比現在這個情況,更令人絕望的嗎?
我們明明都逃出生天了,為什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敵人?
“永順伯,他,他們到底有多少人啊?”
薛綬結結巴巴的說道:“不,不曉得,我也不知道呀。”
明明是夜半三更,漫山遍野的火光,將整片天空照亮,宛如白晝。
一名身披明盔明甲的強壯男人,騎著駿馬,昂首而至。
“你是,也先?”
“沒錯,是我。”
薛綬沒有廢話,立即張弓搭箭,朝對方射過去。
也先隻是微微側頭,便躲過了這一擊。
“太慢了。”他冷笑著,麵露鄙夷。
薛綬卻是想道,也先不是在大同府嗎?怎會來到了宣府?
難道......
完了,陛下危矣!
換言之,如今圍困他們的,起碼有五萬以上大軍。
實際上,也先有九萬大軍。
他確實是從大同府過來的,但是沒有損失多少兵力。
因為宣府已經失守,許多武將棄城跑路,阿剌知院率領的三萬大軍,輕而易舉就開辟一條道路。
然後,也先就帶著人,繞道居庸關,偷偷追上了明軍的屁股。
......
事實上,不止是楊俊跑路,還有彆的邊將。
“【守備赤城堡指揮鄭謙、徐福,雕鸚堡指揮姚瑄先於七月內聞賊入境,棄城挈家奔走,以致懷來、永寧等衛亦行仿做。”——《明英宗實錄》】
這是錦衣衛查證後上奏的軍情,在此之前,楊洪刻意隱瞞軍情,大概率是為了自家兒子南逃開脫。
不管到底是姚宣、徐福先跑,還是楊俊先跑,反正是有人跑了,還帶起連鎖反應,眾將紛紛跑路。
尼瑪,人家都跑了,我不跑還等什麼?
而且是在明英宗離開宣府不久後跑路的,眾邊將一看,壞了,捅了這麼大簍子,於是同誌互助,共同隱瞞軍情。
他們此刻心裡或許覺得沒什麼,可能他們知道禦駕車隊的回京路線,是沿著蔚州路線。
駐紮宣府的時候,隨隊武勳和邊將應該是有一起喝酒吹牛逼的,或許知曉。
前麵提過,明朝的武勳爵位是可以繼承的,你指望一群軍二代有啥作為?
最魔幻的是,即便犯了棄城跑路,引狼入室這種重罪,主犯的兄弟兒子們,依舊可以照常繼承爵位。
這群邊將跑路,還有什麼心理負擔呢?
八月初,赤城、雕鴉、龍門衛、龍門所、懷來、永寧等地棄守,從此宣府鎮北東路11城全部門戶大開,一直沒有恢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楊俊南逃之後,去找他老爹,還在大同府保衛戰中,與老爹楊洪背靠背戰鬥。
不過,輸了。
【“正統十四年八月,也先犯大同,都督楊洪率兵禦之,戰於陽和,敗績。洪子俊亦在軍中,與父同敗。”——《明英宗實錄》】
儘管敗了,幸虧大同府沒有失守。
但是,陰差陽錯下,也先覺得打贏了仗都無法占領,隻能另尋彆路,便繞道宣府去了。
然後朱祁鎮就被這群邊將坑了,開開心心出門一趟,結果回家的路,不知不覺中,早就被敵軍占領。
不過,如果他沒有北上繞道宣府,而是按部就班的從南部蔚州回京,是遇不到瓦剌大軍的。
“土木之變”戰況模擬圖
在鷂兒嶺這場戰役中,最開始迎戰明軍的,是阿剌知院部隊。
結果發現損失慘重,還攔不住人家,為了避免軍情泄露,不得不呼叫也先在前方攔路,勢必全殲明軍。
若是讓鷂兒嶺明軍逃出去一個,那駐紮在宣府附近的二十萬明軍,會臨時做出應對之策。
其實,這時候的也先,還不知道二十萬明軍裡,藏著大明的皇帝。
畢竟,正常人的腦子肯定想不到,主要是朱祁鎮的操作過於抽象了。
......
九萬瓦剌大軍合圍一萬餘明軍,簡直是屠殺。
全軍,戰鬥得隻剩下薛綬最後一人了。
薛綬搭弓,他摸了摸腰間的箭筒,空無一物。
真正的彈儘糧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