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舉並非易事,你必須闖過三大試:縣試府試→鄉試省城)→會試京師)。
參加科舉,要繳納報名費0.20.5兩銀子,你還要廩生作保,保金不限,另計。
赴考縣試府試的路費,如果你在本地,那沒事了,萬一在彆的縣城,至少需要13兩銀子包含食宿)。
參加鄉試,需要前往省城,如江南考生趕赴應天府南京)。
這段路程的花銷,根據你的出發地來計算,平均1020兩銀子,如果你在偏遠地區,至少要3050兩銀子。
如果你鄉試通過,恭喜你,有機會見到皇帝本人,這是莫大的殊榮。
古代車馬不便,舉人入京至少耗費數月,在這段時間裡,主要花銷在於食宿、車馬、交際,平均50100兩銀子。
當然,貧困舉子可以向朝廷申請“公車銀兩”補貼約20兩)。
這時候,應該就有人要舉例子了,哎呀,那個金濂不也是貧困生嗎?你看他赴京趕考都有富人資助呢。
確實存在這種情況,可惜不算普遍。
富人有錢但不傻,首先要看你的鄉試成績,其次要看你的顏值,最後看你的臉皮。
三者兼備才會資助你的。
以上列舉出來的花銷,隻是正經花銷,還有不正經的呢,比如說賄賂考官。
綜上所述,明朝讀書人從啟蒙到中舉,至少需要50200兩白銀,這還是你首次參加就中舉的特殊情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凡考多幾次,地主家也沒糧了。
普通老百姓每年才能攢下多少錢啊?真的很難托舉。
那明朝有沒有勵誌的貧困生中舉呢?
有,海瑞算一個,他母親織布供其讀書,勉強完成科舉。
張居正出生於地主家庭,在參加鄉試之前,家裡給他聘請名師,就已經花費了數百兩銀子。
這就是“寒門難出貴子”的典故由來。
......
無論在哪朝哪代,能讀得起書的,最起碼是個地主階級,絕大多數人都出生於士紳家庭。
儘管明朝已經沒有了世家對知識的絕對壟斷,但讀書依舊是一個燒錢又看不到進度條的風險行業。
因此,朱祁鈺收割讀書人的韭菜,他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在天書閣的外圍,朝廷征收了一大片區域,將其打造成一個高端商業區。
有許許多多的餐飲、住宿店鋪包圍其中。
所謂的無人免費書店,隻是為了製造一個噱頭引流。
朱祁鈺怎麼可能會做虧本的生意呢?
天書閣分店開業後,因為資料齊全,必定會吸引大批讀書人,學習氛圍非常濃厚。
媽的,在家一個人枯燥無味的啃書有什麼意思?
然而,天書閣內部的桌椅終究有限,估計要在半夜排隊,才能占到一個位置。
那麼多人,他們去哪?
這時候,周圍的酒肆茶樓就派上用場了。
隻要你進店消費,就能坐上一個絕佳位置,或者與幾個好友一起學習,豈不美哉?
商家如何經營,那是他們的事,朝廷不管。
隻要彆想著偷稅漏稅,隱瞞真實財報,企圖少交租金,隻要你們老老實實做生意,戶部就不會上門送溫暖。
當然,如果發生了經濟糾紛,靖安衛還是會出麵調解的。
......
等等,你以為天書閣就隻靠收取租金來賺錢嗎?
喜歡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請大家收藏:()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