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羽中舉後,他接受了官職,成為一縣主簿。
本來,他是不想再考的,覺得舉人也挺好的。
隻是,朝廷的政策改變,大幅度提高官員收入,被民間學子得知後,掀起了一陣科舉熱潮。
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他決定再衝擊一次。
中舉後,可以不用再參加鄉試,能直接報名參加會試。
功名終身有效,即使會試屢次落第,仍可保留特權。
又要拿海瑞做例子了,他中舉後考了三次會試,都沒考上,隻好以舉人身份入仕。
那麼問題來了,顏羽已經入仕當官,他還能參加會試嗎?
朝廷並未明令禁止已授官的舉人參加會試,理論上他們可申請“請假應試”。
《明會典》就有記載,地方教官如縣學教諭)若為舉人出身,可申請參加會試。
比如說,王陽明最初以舉人身份擔任兵部主事正六品),請假考試,在弘治十二年中了進士。
中舉就像是考上了事業單位,依舊可以保留職務,半工半讀參考公務員。
會試的錄取率很低,隻有510。
而當官後事務繁雜,備考時間不足,因此許多舉人選擇安於現狀,放棄科舉。
如果你請假多次,還沒考中進士的話,還會影響到你現在的仕途,那就得不償失了。
......
顏羽也是偶然知道天書閣的存在,剛走進門,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塊牌匾,上麵刻著。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這裡的讀書氛圍十分濃厚,幾乎每一名書生都會自覺的降低音量,避免吵到他人。
而天書閣分店的開放時間是十二時辰連開的,通宵達旦都不關門。
即便到了半夜三更,裡麵依舊有許多學子在挑燈夜讀。
每到酉時,靖安衛就會入店,站在樓梯上將油燈全部點亮。
忙完一切後,又無聲無息的離開,不打擾苦讀書生。
也許,“卷”可能早已刻在華夏人的基因裡。
顏羽從此加入了備考大軍,下班後立即紮根在天書閣裡。
他隻是簡單的買了些饅頭,喝著天書閣免費提供的熱水,一邊啃著一邊翻書。
如果人太多沒有座位,他就靠在牆上,忘情的在書海中暢遊。
像顏羽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
他們都懷揣著同一個夢想,在努力的奮鬥中。
.......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
就在景泰二年,三月十五日殿試結束的五個月後。
禮部,突然發布一條公示。
“什麼?日後科舉要改題?還好隻是先在江南地區試行。”
“那我過去背了那麼多古籍,算什麼?”
“算你牛逼)!”
......
喜歡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請大家收藏:()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