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朝廷官營商鋪,例如天衣閣、天書閣是必定占據兩個位置,其他廣告位,誰給價更高,誰上。
還記得天書閣前台,那一疊疊免費贈送的紙張嗎?
不要以為是普通的白紙,其實在背麵,印刷了廣告。
蘇州盛氏布莊,是投入廣告最多的單位,每月在天書閣支出一萬兩的營銷費用。
收獲也是滿滿的,賺取了幾十倍的營收。
這次天音閣開業,盛思齊自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
他們直接打廣告,光明正大的宣傳他們還在繈褓中的汽車品牌【盛譽】。
既然“禦”字不能用,那就改換成同音字,總可以吧?而且表達的意義也不差。
不得不說,盛思齊這波操作,真的很有魄力。
如今他們研發電動汽車八字還沒一撇呢,就敢公然打廣告,甚至還搞出預購活動。
隻需要交付定金,就能提前享受全新的交通工具。
這個舉動跟非法集資差不多,萬一拿了錢造不出來,那怎麼辦?
於是朱祁鈺直接讓戶部勒令禁止了,順便罰款,以示警告。
但是,廣告依舊讓【盛譽】品牌打出了名聲,很多人都在期待產品發布的那一天。
......
天音閣每季度的廣告營銷,就能收獲恐怖的一百萬兩,這可不是小收入啊。
也許有人會質疑,不會真有人花大價錢買廣告位吧?
不不不,你太小看廣告的作用了。
舉個例子,一次性購買了天書閣廣告位一年的,是某家製酒坊。
花費十萬兩打廣告,所帶來的收益,超過了數倍之多。
酒香,也怕巷子深。
在通訊技術落後的古代,人們認識一件產品,通常是靠視覺接觸。
試想一下,某位觀眾在看戲的時候,注意到天音閣劇院懸掛的某酒廣告,在耳濡目染下,這個品牌會在不知不覺中,烙印在他的腦海裡。
出去買酒,陷入選擇困難症時,會不會第一時間想到那個品牌?
生意,不就來了嗎?
而且,“天市坊”是朝廷創辦的商圈,自帶權威屬性,能在這裡麵打廣告,是不是側麵說明,這些產品都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官方認證的產品,難道不值得信任嗎?
無論如何,自從晉商在“天市坊”打廣告,汾酒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之後。
紹興沈氏見狀,趕緊投錢,給自家“黃酒”,在天音閣買了一個醒目的廣告位。
還有瀘州溫氏的“舒聚源”酒坊,同樣不甘示弱。
明朝實行“酒曲稅”,民間釀酒需官方許可,富商或士紳家族更易獲得經營權。
這群名門望族賣出去的酒越多,稅收就越多,對於朝廷的正向反饋,無疑是利好的。
除了賣票和廣告收入以來,最吸金的,莫過於選秀節目。
給愛豆投票,讓其順利出道,是要花錢的,而且,沒有上限。
......
喜歡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請大家收藏:()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