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認為,景泰帝明明治國那麼好,那他的對外擴張能力肯定會相對降低。
畢竟人無完人。
再者,封建社會保守的政治心態作祟,認為開疆拓土必定會拖垮國內經濟,影響到民生,勞民傷財。
遠的不談,你看太宗文皇帝,不就是那樣嗎?
朱棣戎馬半生,在這群大臣眼裡,卻討不得什麼好評價,不單單是靖難的原因。
朱祁鈺深知這一點,他是皇帝沒錯,但皇帝並沒有那麼好當的。
如果你想做一個史書評價很高的皇帝,那麼“從諫如流”的品德,就必須具備!
因為撰寫史書的人,不是你這個皇帝。
朱祁鈺思來想去,如何能順利的進行“擴張”計劃呢?
所以,他重修曆代帝王廟,將秦始皇、漢武帝、隋文帝這三個很有爭議的皇帝放進去。
就是在向世人宣布,朕實現“天下大一統”的決心,無人可擋!
遼太祖和金世宗的加入,隻是政治需要。
推崇並效仿秦始皇和漢武帝,才是他真正的態度!
奉天殿上的文武百官,早已有人窺探聖意。
就在禮部尚書楊寧被懟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的時候,營部尚書錢遠鶴站了出來。
“臣以為,始皇帝與漢武帝,雖行暴政,依然有可取之處。”
“始皇帝推行的書同文、車同軌、度同製、行同倫、地同域,成為了漢人的文化象征。”
一名禦史站出來反駁:“無德之君,不應見祀。”
錢遠鶴搖搖頭:“非也。人無完人,帝無完帝,即便是功德卓越的唐太宗,其晚年亦是不祥。”
“唐太宗晚年征戰高句麗,不也是勞民傷財嗎?”
“猜忌李靖、尉遲恭等功臣,寵愛魏王,廢立太子,導致政局動蕩。”
“你們應該不能否認,始皇帝橫掃六國,統一中原的偉大功績吧?”
錢遠鶴的意思是,如果真要較真,那沒有一個皇帝有資格進入曆代帝王廟。
為什麼非得無限放大缺點,從而忽視功績呢?
說完,錢遠鶴拜了拜:“臣明白君父之意,意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朱祁鈺滿意的點點頭:“阿遠所言極是。”
......
剛才反對的大臣,基本都是文官集團,武勳集團可都沒有說話呢。
宋晟站出來,代表新興武勳集團發表意見。
“今大明國力強盛,軍武更是遠勝他國,諸位同僚有所不知,前段時間遠征東北,揮兵北伐,我明軍無一卒死傷,輕取疆域。”
“臣以為,君父之德,可遠揚四海。”
有文臣暗中撇撇嘴,打下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宣宗皇帝為何退守北疆,撤兵安南,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嗎?
所謂“鞭長莫及”,國土麵積太大,很難管控,要付出比攻打占領時,還要更加龐大的成本去維護統治。
如果不是真的很有必要,許多大臣是不太希望發動對外戰爭的。
......
喜歡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請大家收藏:()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