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本來想找內閣大學士陳循罵兩句的,還是算了。
太子變成這樣,自己也有責任。
是他太嚴格了,其實朱見濟還是有可表揚之處的,不能因為一方麵的不足,從而全盤否定。
時間來到景泰十二年1462年)。
朱祁鈺找到禮部尚書楊寧。
“朕讓你去做的事情,如何了?”
楊寧拜道:“君父,瓦剌的遊牧民族,已經被安置在一個城池之中生活,並且,國子監學堂正在建設之中。”
“當地有沒有出現什麼異樣?”朱祁鈺扭頭望向宋晟。
“回君父,並沒有,他們表現得十分乖巧。”
瓦剌遺民,遭受過數年的內戰,早已身心疲憊,如今換了新主,讓自己的生活質量極大提高,當然沒有反抗的想法。
這不是賤,而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又或許是遊牧民族早已習慣了統治者隨時變換的常態。
在大草原上,說不準哪天,部落首領就被人打敗,換了一個新的。
無論怎麼換,自己的生活都沒有多大變化,該受的剝削,一點都沒有少。
而這一次,換成中原皇帝。
不僅尊重他們的草原習俗,也沒有強迫一定要按照中原人那樣作息,還管吃管住。
對於這批遊牧民族而言,簡直是難得一見的明君。
朱祁鈺在大草原畫了個圈,讓五軍都督府將他們驅趕到這裡集中居住。
一是為了方便管理,二是方便傳授漢文化。
曆史證明,漢文化真的很神奇,能讓各族人民眾誌成城的組成一個集體。
奴兒乾都司被撤銷,土著都滅完了,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性。
關於李氏王朝,朱祁鈺采取了不一樣的管理措施。
將李氏王朝的所有子民,全部移居到順天府境內,再把部分大明百姓放去他們的城邑生活。
兩國人民的生活習慣本就大差不差,文化也同根同源,接受程度較高。
......
景泰十二年,三月。
蘇州盛氏隆重推出家族品牌“盛譽”電車。
他們投入了大量資金研發,最終製造出比天行閣的“乾元”電車,電機轉速更高的產品。
雖然高得有限,好歹算是進步。
緊接著,泉州林氏推出重磅產品,用於增程技術更先進的發電機!熱效率能夠達到21。
沒想到他們竟然換了研發方向?
在此之前,兩個家族都接受過朝廷工部派來的工程師,進行技術指導。
對於電力,朱祁鈺沒有藏拙,大力扶持民間科研。
正因為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使得明朝科技井噴。
當然,朱祁鈺不會平白無故的幫助你們,他是技術入股的。
不是簡單的分錢,而是,如果你們一旦研發出新的技術,必須給朝廷抄錄一份。
朝廷會承諾,五年內不用你的技術投入市場,還會給你家的產品大量宣傳,不收費用。
蘇州盛氏和泉州林氏經過一番考慮之後,選擇答應。
他們研發新技術,本質還是為了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