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朱祁鈺還是選擇了商輅為下一任內閣大學士。
商輅本身就很優秀,是明朝唯一一個,達成“三元及第”成就之人。
“三元及第”,即連續在鄉試、會試、殿試中均考取第一名,分彆獲得解元、會元、狀元。
屬於是科舉的終身成就,難度可想而知。
不過,在商輅之前,還有一個“三元六首”,名叫黃觀。
因為幫建文帝起草了一份聲討朱棣造反的檄文,還奉旨征兵,征剿叛匪。
落敗之後,朱棣還能放過他?就是你小子罵得最起勁是吧?
黃觀得知妻室、女兒、眷屬均已被殺後,最終悲憤交加的投江自儘。
隻能說,站錯隊是這樣的。
縱觀曆史,達成“三元及第”成就的,寥寥無幾。
唐朝三人,宋朝六人,明朝一人,清朝三人。
【ps:宋朝)王岩叟以明經科三元及第,非進士科。
清朝)王玉璧是武科,在崇禎九年就中了解元,後來順治八年重新考,三元及第。】
這時候,就會有靚仔要問了,“三元及第”有多難?
這麼說吧,相當於你高考的時候是省狀元解元),國考又拿了全國最高分會元),最後還在第二年被官媒評為“當代傑出青年”,僅你一人。
當然,古今社會背景不同,不能相提並論。
事實上,一旦你中了解元和會元,有很大概率,皇帝會給你狀元。
這可是極高的榮譽啊,足以名垂千古,你以為皇帝不動心?
比如說陳紀昌,嘉慶皇帝聽大臣說:“本朝百餘年,三元僅一人,無以彰文明之化”,也許是為了臉麵,批了狀元。
......
宣德三年,商輅初入學堂,在宣德十年的鄉試中,就考中了解元。
已經不能以“天才”來形容了,而是“妖孽”。
當然,商輅不算是連中三元,直到正統十年才參加會試。
民間流傳黃觀更猛,縣試第一、府試第一、院試第一、鄉試第一、會試第一、殿試第一,達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的超級成就。
可惜的是,黃觀的戰績並沒有得到官方承認。
無論如何,商輅還是猛的,“三元及第”的榮譽太硬,很難不讓人注意到他。
朱祁鈺破格提拔他,還因為另一件事情。
原本曆史中,商輅在成化五年,為“奪門之變”後被誣陷的大臣申雪冤案。
又在成化十一年,商輅先行提請複郕王位號,使得明憲宗下定決心,恢複了朱祁鈺的帝號,諡“恭仁康定景皇帝”。
光是商輅做的這些事情,就相當於得到了免死金牌。
朱祁鈺是個懷舊的人,重用商輅,本就是他的計劃。
隻是在此之前,商輅還太年輕,難以服眾。
如今,恰逢陳循年老致仕,48歲的商輅,總算是熬出了頭。
這個年紀,剛剛合適,放在大明朝廷中,仍屬“壯年”。
明代首輔通常需要20—30年仕途積累如中進士後曆任翰林、六部等職),48歲符合這一節奏。
例如張居正,23歲高中進士,48歲成為內閣首輔。
散朝後,文武百官紛紛上前慶賀。
商輅表麵上不卑不亢的一一謙虛回禮,實則內心狂喜,終於等到了大展身手的機會!
我問你,參加科舉是為了什麼?
你想一想,這官,當多大才算大呀?
在明朝,內閣大學士就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大學士,君父傳召。”
商輅恭敬的朝掌印太監王騰拜道,隨後扭頭對周圍的人,行禮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