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呢,由於現階段內燃機技術工藝有限,完全達不到後世高效柴油機的功率。
......
你以為朱祁鈺跳過內燃機車的階段,為什麼不采用柴油發動機的傳統機械結構?是因為他不想嗎?完全是效率太低+能源消耗太大。
眾所周知,明朝的電機出現得早,技術迭代多年,再加上全國推廣技術,民間人才的開發,遠比內燃機更先進。
根本原因是,電機結構簡單,隻有轉子+定子2核心部件),反觀內燃機,內含活塞、曲軸、氣門、渦輪等50+精密部件)。
從輔助係統上看,電機隻有簡單的冷卻+軸承,而內燃機卻多達燃油噴射、潤滑、進排氣、egr等複雜係統。
結構複雜帶來的問題就是,故障率高,造價高。
同樣體積下電機的動力是內燃機的510倍,電機成本低而且不容易壞。
回憶一下,小時候玩的四驅車,為什麼用的電機馬達,而不是內燃機呢?
現代新能源車,隨隨便便乾到1000匹馬力,燃油車有多少車企能做得到?
朱祁鈺身為穿越者,他親身體驗過後世科技,心中自然會有對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非要按照西方走過的老路,去發展科技呢?不應該選一條更方便,更適合的道路嗎?
就像現代華夏,僅僅用二十年時間,在電機技術就遙遙領先全球。
全世界轉速最快,功率最高,造價最低的電機,都是華夏製造。
朱祁鈺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更傾向於研發電機。
至於內燃機技術?有了電機如此完美的替代品,隻能去當綠葉吧,主要用於發電機。
......
“泰通”列車的啟動,先是由電池組供電。
在到達10公裡h的速度後,接入柴油發電機,持續為六個電機供電。
列車行駛過程中,為了不浪費資源並減少油耗。
通過特殊管道,將驅動電機在高速運轉中會產生的熱氣,還有發電產生的電能通過車載電阻器轉化為熱能,以及將柴油發電機產生的熱氣搜集起來。
全車熱氣會被轉移到牽引車頭的最後方,在那裡燒開水。
等到速度起來之後,會暫時關閉柴油發電機,轉而使用蒸汽發電機供電。
如果有多餘電力,會為電池組充電。
可以這麼說,“泰通”列車集合了“蒸汽動力”、“內燃動力”、“混合動力”。
即便如此,由於技術才剛起步,所以極速不高,隻有80公裡h。
也許有人會說,這也太快了吧?好離譜。
真的快嗎?說兩個數據。
近代“蒸汽機車”的極速可以達到130公裡h,“機械傳動內燃機車”的極速可以達到160公裡h。
“既然它們的速度更快,為什麼不使用呢?”
你不考慮環保代價、製造成本、維護成本、技術工藝的嗎?
目前,80公裡h的速度,已經夠用了,相比馬車的1520公裡h,簡直不要太快。
經過三個月的試運行,目前已知,“泰通”列車一共四節車廂,其中三座客運車廂,一座貨運車廂,總重336.2噸。
如果全程使用柴油發電機供電,跑一趟的平均油耗是4480。
加入了電池組的輔助供電,以及蒸汽發電機的運作,加上可降低風阻的車頭,油耗可以減少到2997。
【受牽引車頭的內部構造影響,做不成高鐵的子彈模型。】
這是朱祁鈺目前能想到,最優解的動力方案。
......
喜歡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請大家收藏:()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