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康卻回答:“第二輪、第三輪,我選擇放棄。”
“???”
裁判愣住了,後麵的選手也愣住了。
不是,還能這麼玩?
但細細一想,似乎真的可行啊。
在此之前,四屆“武舉”的參賽選手,都將三次機會全部用完,他們想再次突破極限。
然而,隨之而來的後果就是,第三場遊泳比賽力竭,很難發揮出應有的水準。
可是宋康的所作所為,倒是給其他選手,或者說後人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我就拚一把!用儘全力的拚一把!
然後,看戲,順便恢複體力。
“可以嗎?”
兵部的那名裁判拿不定主意,他向高台投向詢問的眼神。
“君父,宋康這麼做,應該不違反規則吧?”於謙小心翼翼的問道。
朱祁鈺皺眉不悅“”“你再好好看看,朕定下的規則,具體寫的是什麼?”
於謙其實心裡早有答案,隻是君父在場,肯定要優先考慮皇帝的意見。
宋康的決定,確實不違反規則。
每人有三次機會,取最大值統計,又沒說一定要三次打滿。
觀眾們看到台上一群裁判在商量,疑惑不解。
“上麵怎麼回事?”
“據說,宋康不打算參加後續兩次試舉了。”
“啊?還能這麼做?那為什麼以前的選手,不是這樣選擇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終,裁判團經過商量,通過了宋康的請求。
在第一輪試舉成功的四名選手,例如車瑾,他們也選擇放棄後麵的兩次機會。
畢竟,大家都是衝著狀元的頭銜去的,而不是為了刷新紀錄。
朱祁鈺暗中思索,他突然發現,關於“武舉”的規則,他想得不夠周到。
每個項目的魁首,僅僅隻有最高分的加成。
如果,增加更豐厚的獎勵,能不能刺激一下選手的動力?
......
排名靠後的選手,再次實行穩紮穩打的策略,他們選擇從小重量開始,先保分再說。
第三場遊泳比賽,長度不是100米,而是1500米自由泳。
比拚的,就是選手的耐力。
很多人經過第二場舉重比賽後,體力消耗嚴重,部分選手連終點都遊不到。
在第二屆“武舉”,甚至發生幾名選手溺亡的事故。
天子親眼目睹選手因比賽死亡?
宋晟和於謙被朱祁鈺臭罵一頓,在第三屆“武舉”之後,新增了安全員。
上麵提過,各府為了推薦選手能夠獲得好名次,都砸錢搞研發。
而長距離遊泳,就是拉開差距的最佳賽道。
要說研發能力最強的,莫過於兩京和江南地區各府。
由於經濟發達,府衙財力雄厚,知府們為了高官夢,到處尋找好苗子,不惜一切代價砸錢,請人搞研發。
隻要他們推薦的選手能奪得狀元,花多少錢都無所謂。
從遊泳姿勢,到入水和出水的換氣節奏,再到裝備......凡是能提高比賽成績的,統統不要放過!
宋康,是順天府的推薦選手,大家都對他寄予厚望。
過去四屆,沒有一個狀元出自兩京,讓順天府知府和應天府知府,臉麵儘失。
兩京的知府,那可是正三品大臣啊,再看普通知府,隻是正四品官職。
換做是你,甘心被下級官員踩臉嗎?
升不升官無所謂,主要是麵子問題。
身為京師,生長在皇帝腳下,“科舉”比不過江南地區也就罷了,就連“武舉”也這麼廢物?
今年,要輪到順天府,一雪前恥!
......
喜歡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請大家收藏:()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