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改之前的封閉考試方式,選擇萬人矚目的競技比賽。
原來的“武舉”,僅僅在五軍都督府的校場上比試。
這樣的話,很容易滋生出收買考官、徇私舞弊的惡性事件。
公開競技,不僅可以提高全民健身的意識,“武舉”在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環境下進行,讓真正的武道天才脫穎而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是騾子是馬,都拖出來遛一遛。
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有裁判故意使絆,你以為他們看不見是嗎?
咳咳咳,還能賣門票賺錢。
朱祁鈺親自策劃設立的九項比試,都極具觀賞性。
事實證明,民眾們確實愛看,即使票價不低,每一屆都場場爆滿,一票難求。
類似奧斯曼帝國的王子,外國使臣團也會被邀請觀賽,能夠對外展現大明的風采,炫耀強悍國力,為日後大一統的世界運動會提前鋪墊。
先讓你們震驚一下,羨慕一下,學習一下,很快,我們就是一家人了。
......
四、“武舉”真正成為了將軍的青訓營。
不算冷的知識,明朝“武舉”始於天順年間,在此之前是沒有的。
因為明朝是衛所軍戶製,所有高級武職多由世襲軍戶貴族,或戰功卓越的將領壟斷,普通人根本沒有任何機會。
明軍的戰鬥力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強。
朱祁鈺登基後,首要之事就是廢除了衛所軍戶製,讓狗屁世襲製徹底淘汰。
可是,軍隊要正常運轉,要想保持長久的不敗之地,必須源源不斷的補充新人。
因此,如何重啟“武舉”成為了朱祁鈺必須要認真考慮的事情。
一開始,他是打算在景泰二年舉辦的,當時百廢待興,沒辦法才拖延到景泰三年。
縱觀七百多年的“武舉”曆史。
唐代武舉由兵部主持,中舉者授予“武散官”銜如校尉、旅帥),但需通過實戰或邊鎮曆練才能晉升。
你去翻一翻唐代文獻,明確通過武舉升至節度使、大將軍的案例幾乎未見。
跟明朝一樣,唐朝的“武舉”形同虛設,軍隊要職早就被關隴軍事貴族和藩鎮勢力壟斷高級軍職。
再看宋朝,人家的“武舉”是真出人才。
比如說狄青、張守約、江伯虎,他們都是出身於“武舉”。
可惜,受“重文輕武”影響,宋朝的高級武職多由文官擔任,也是極為抽象。
這就導致,將軍是武舉出身者占比連10都不到。
朱祁鈺決心要打破“武舉”無用的刻板印象。
如今,五軍都督府的五品以上軍官,70都是出自“武舉”。
從今以後,“武舉”真正為平民武者提供了晉升通道,實現了應有的價值。
……
回到比賽,留給參賽選手的熱身時間,已經結束。
第一批奔跑的選手,紛紛蹲下身子,五指張開,前後腳分彆放在踏板上,背部平直或略微弓起,頭部自然下垂,視線看向地麵。
這是蹲踞式起跑姿勢,能夠讓運動員在最短時間內爆發加速。
蹲踞式起跑起源於19世紀,不過,現在屬於我們的了!
砰——
一聲槍響,五名選手猶如離弦之箭,飛快的向前奔跑。
觀眾席上,每個人都為自己支持的隊伍呐喊助威!
江傑,在最外側的第一跑道上,他健步如飛,始終保持在第一梯隊。
然而,直線加速他確實很強,在彎道的處理,卻略顯青澀。
第三跑道的選手,漸漸地追了上來。
江傑回頭一看,心情開始緊張,不知不覺,動作有點變形。
他踉蹌了一步,雖然很快穩住身形,卻給了其他人拉近距離的機會。
“壞了!”
......
喜歡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請大家收藏:()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