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中型皇明戰艦的造價,高達3億兩。
材料成本沒有那麼誇張,主要貴在研發費用,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這次遠征德裡蘇丹國,一共出動了三艘中型皇明戰艦。
在景泰十六年10月,浩浩蕩蕩的南下。
再看奧斯曼帝國,當穆罕默德二世得知明朝要對德裡蘇丹國發動戰爭,最初的心情是欣喜若狂的。
可是,當他冷靜下來,分析利弊後,就笑不出來了。
穆罕默德二世深知自家軍事裝備,與大明存在明顯的差距。
那麼問題來了。
覆滅德裡蘇丹國這場戰爭,奧斯曼帝國到底應不應該參與其中呢?
如果參加了,與大明聯手滅掉德裡蘇丹國。
到時候,戰爭成果該如何瓜分呢?
首先,奧斯曼帝國距離德裡蘇丹國有很長一段距離,即便拿下了,也會存在難以統治的客觀現象。
反觀大明,人家的邊境線就跟德裡蘇丹國接壤。
對於這個燙手山芋,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舍棄掉,直接大大方方的說,不要了。
可這麼做的話,會不會引起國內動蕩?
說不好。畢竟軍隊是拿著納稅人的錢去打仗的。
贏,是肯定會贏的,但跟自己沒有關係。
最後與大明瓜分領土,最大可能的結局就是,奧斯曼帝國不敢拿,一塊地都不敢拿。
往好處想,哪怕拿了,遲早也有一定概率會被吃掉。既然如此,那我何必大費周折去出兵,去打仗呢?
往壞處想,萬一在分贓的時候,與明軍產生矛盾衝突。
最後人家明軍開著鋼鐵巨獸上岸打自己,又該如何抵擋呢?
在政治上,無利可圖的決策,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穆罕默德二世很有自知之明,“不要試圖與強者講道理。”
......
那麼問題來了,奧斯曼帝國不出兵可以嗎?
也不可以。
因為之前口嗨得太狠,張口閉口就是要滅了德裡蘇丹國。
現在好了,情緒都到位了,真有機會滅了對方,然而自己卻說到做不到?
如果穆罕默德二世選擇袖手旁觀,他肯定會被民眾罵死,被輿論的洪潮淹沒。
彆看他是蘇丹國王),隻不過是伊xx教法沙裡亞)的傀儡罷了。
話說這些區欠州古國的政治製度真有意思,哪怕距離中世紀已經過去很多年,而這種教皇選拔國王,又製約國王權力的“教權至上論”的玩法,一直持續了400多年。
也許有人會好奇,難道沒有任何一個國王,敢直麵教皇,敢反抗宗教,敢取締“教權至上”嗎?
有的兄弟,隻是成功者寥寥無幾。
穆罕默德二世沒有勇氣去反抗沙裡亞教皇),也沒有能力。
所以,他擔心的是,豪言壯語都說出去了,結果到頭來,不打了?
那他會不會被沙裡亞罷免,選出另一個新的蘇丹,來取締他的地位?
念及至此,穆罕默德二世不再糾結,他前往教廷詢問沙裡亞的意見。
......
“親愛的蘇丹,你告訴我,你的真實想法?”
“我不想打,風險太大了。”穆罕默德二世不假思索,直接回答道。
沙裡亞卻眉頭緊皺:“那不行,你必須打。”
“.......”穆罕默德二世說出自己的猶豫。
沙裡亞滿不在乎的說:“土地,可以不要,人,也可以不要,金銀更可以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