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十六年,五月。
距離上次皇子考核,已經過去了兩年半。
朱見澄還是沒有湊夠造船的資金,儘管他已經很努力的賺錢了。
他運營的茶業和瓷業,每年都能給他帶來千萬級利潤。
這個營收放眼整個大明,都能排得上前列。
“不夠,還是不夠!”
朱見澄在寢宮裡抓耳撓腮,最近一個月,他天天失眠,眼圈黑得嚇人。
他每天熬夜思考開辟新的產業,預估投資與收獲。
其實,來錢最快的做法,都藏匿在《大明律》之中。
比如說,培養一批人去當海盜。
還有什麼工作,能比搶劫來得快呢?
但是朱見澄有底線,違法的事情他不會去乾的。
最近幾年,明朝經濟飛速發展,基本各行各業都卷得不行,早已接近飽和。
想要在其中殺出一片天,談何容易?
為了支持皇侄子的事業,宋銘、宋晟、宋七三個舅舅,基本上把工資和分紅的95都交給他。
他們還發動家族的人,一起全力支持朱見澄的事業。
茂州宋氏一族明明是名門望族,生活卻過得極為緊巴。
族人們毫無怨言,雖然他們不明白,朱見澄為何要那麼多錢,但是他們清楚,一旦朱見澄做上了皇帝,茂州宋氏又將繁榮昌盛數百年。
這樣,何嘗不是一種投資?
......
朱見澄把自己關在寢宮裡,已經持續一個多月。
期間,母妃宋婉珺每日都過來看望,她幫不上什麼忙,隻能給兒子做些好吃的,補補身子。
宋婉珺同樣將自己的歲貢,全都拿出來交給大兒子。
自從朝廷收入顯著提高後,錢太多的朱祁鈺現在連嬪妃都發固定工資了,而且麵額還不低,一年大概二百萬兩。
“澄兒,要不你出去走走吧?”
“整天待在這裡,也想不出來什麼。”
“不如,今天就讓大舅帶你去天音閣放鬆一下?”
她口中的大舅,就是五軍都督府大都督宋晟。
朱見澄抿抿嘴,他沒有回話。
不修邊幅的他,滿臉胡渣,看起來憔悴得很。
“唉——”宋婉珺見勸不動,她除了心疼,還能做點什麼?
朱見澄躺在寬闊的大床上,盯著天花板發呆。
這時,太監過來報告。
“二皇子,太子來訪。”
“???”朱見澄立即起身,心中疑惑,皇兄?他來乾什麼?
他連忙跑出去,顧不上穿鞋子。
遠遠便看到,太子朱見濟安安靜靜的站在門外。
或許是因為父皇對他這個太子的期望值太高,讓朱見濟從小到大一直保持著謹言慎行的習慣。
在其他人的眼裡,這個太子謙卑有禮,不愛笑,也不愛說話。
“皇弟,你這是?”
當朱見濟看到朱見澄的邋遢模樣,他神色一滯。
“皇兄,外麵熱,快進來。”
朱見澄將朱見濟拉入寢宮,一起坐到床上。
“皇兄,你來尋我,是為何事?”
朱見濟眼睛眨了眨,他低頭思索,該如何開口。
朱見澄也不打擾,他明白皇兄的性格,說的每一句話都要斟酌半天。
“皇弟,你現在,是不是很缺錢?”
“啊?呃。”朱見澄愣住,他不明覺厲。
朱見濟低頭從兜裡掏出一張存折,鄭重的雙手交給對方。
“這,這裡是我的存款,你,你可以先拿著。”
“啊?”朱見澄腦子一片空白,他完全沒有想到,皇兄竟然會這麼做?
雖然兩人是兄弟,但是皇家自古無親情,歸根結底,兩人現在還是競爭關係呢。
朱見濟的太子之位,並不穩固,說不定哪一天,父皇就會把他踹下去。
朱見澄之所以那麼努力,他的目標就是取代朱見濟,成為大明太子。
那可是皇位呀,試問誰不想上去坐一坐?
如果說彆人借錢給自己,都可以理解,唯獨皇兄——
“朱見濟,你這家夥。”
......
“請你,一定要收下!”朱見濟認真的看著弟弟,眼裡有不可置疑。
“皇兄,你這是——”
“你都叫我一聲皇兄了,如今你有困難,身為兄弟,不應該幫扶一把嗎?”
“可是——”朱見澄的聲線,有些哽咽。
“就當是我借給你好了。”朱見濟說道,“當太子這麼多年,我還是有點私房錢的。”
既然後宮嬪妃都有歲供了,太子和皇子們同樣不會缺。
比如說朱見澄,身為二皇子的他,每年能有五百萬兩的歲供。
當然,隻是最近五年才達到這種收入水平,以前可沒有那麼多。
如果依照慣例,像朱見澄這般年紀,他早就要被分配到其他地方當一個藩王了,怎麼可能還待在皇宮裡?
不過朱祁鈺一直沒有安排,他應該是不打算遵循祖訓,有自己的打算。
至於太子一年有多少歲供,朱見濟不說,彆人也不知道。
“你就收下吧。”朱見濟拍了拍弟弟的手,“放心,我暫時用不到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朱見濟先前提出的方案,在天歡閣舉辦“闖關比賽”。
早在兩年前,就順利開幕了。
經過這些年的運營,倒也有不錯的收入。
三皇子朱見潡的奢侈品店鋪,現在生意也還不錯,每年接近千萬兩的利潤。
營業額雖然很高,維護成本同樣也很高,畢竟是奢侈品,一切往高端走。
他知道自己的二兄缺錢,在不影響商鋪的正常運轉前提下,他同樣每年借給朱見澄五百萬兩。
朱見澄顫抖著雙手,看見朱見濟真摯的表情,他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千言萬語,彙成兩個字。
“謝謝。”
說完後,他打開存折,看到上麵的數字,差點沒有暈過去。
他還懷疑自己看錯了,反複確認。
【六千萬兩】
“???”
不是,這麼離譜的嗎?真是太嚇人了。
朱見濟解釋道:“太子一年的歲供,有一千萬兩呢。”
“啊?”
這差距,好大。
當然,同樣是最近幾年才提高到這個薪資水平的。
大明發動了幾場戰爭,掠奪了不少資源。
再加上國際貿易越發繁榮,每天的港口都有數不清的商船,排隊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