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在當時的西方人眼裡,華夏是絕對比阿三更優越的,而且文明先進得不是一點半點。
所以,當他們第一次踏上鎂州大陸的時候,看到如此原生態環境,首先想到的是——
“壞了,我們該不會找到阿三了吧?”
印地安人,有“印”字,顧名思義。
而後世有網友評論說,印地安=殷地安,純蹭,有點強行解釋的感覺了。
雖然說,他們確實有很大概率,就是在殷商時期遷徙過去的。
但是,印地安,本來就是西方殖民者的起名。
......
印地安人,與華夏人同樣是黃皮膚、黑頭發、黑眼睛的生理特征。
所以,兩撥人相遇的時候,都覺得十分親切。
正所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宋康見對方沒有表現出敵意,於是大膽跟著過去。
要想找到本地的金銀礦,還得靠當地人指路,不如先打好關係,再做打算。
況且,自己手裡有槍,是不懼怕這群土著的。
嚴格意義上來說,印地安人使用的並不是冷兵器,而是石器時代的武器,主要是木棍+石頭,偶爾有些金屬製品。
他們的冶煉技術,整體落後於其他大陸,還分地區的。
北鎂州原居民,沒有熔煉礦石的能力,現在還是銅器文化,加工工藝很粗糙,就是用天然銅塊捶打製造而成。
中鎂州原居民,雖然擅長捶打金銀飾品,但沒有發展出鐵器技術,武器仍然以黑曜石為主。
南鎂州原居民,稍微比前麵的先進一些,懂得高溫冶煉技術,以及掌握了青銅器的製造工藝,但依舊沒有發展出鐵器熔煉,武器大多數還是石器。
明軍就是在北鎂州登陸上岸,又有點接近中鎂州。
麵對這群落後自己兩個時代的土著,明軍是不帶怕的。
走著走著,宋康突然感覺到,有人摸向了他手裡的步槍,下意識奪回懷裡,眼神警惕的望向對方。
原來,是那個女子。
女子被他的神態變化嚇到,怔怔的不敢出聲,眼眶紅潤。
其實,她是覺得宋康一直拿著那玩意會不會太累了,就想幫忙分擔一下。
結果被誤會了。
宋康觀察對方的神情,有點懂了,於是主動解釋道:“沒事,我不累的。”
儘管女子聽不懂,不過宋康柔和的語氣,讓她又開心起來。
明軍被這波印地安人帶到三十裡外的叢林中,此處終於可以看見房屋了。
這裡的房屋是用曬乾的土坯磚,與鬆木梁結合而成。
彆看海岸一片叢林,實際上,他們居住的地方較為乾旱。
沙漠晝夜溫差大,所以使用厚牆隔熱。
多層階梯式結構,通過梯子進出,同時又有防禦功能。
“這種建造方式,在大明也有。”
就在宋康感慨的時候,女子走到他身邊,低頭嘰裡呱啦說著什麼,他聽不懂。
“要不,你還是比劃比劃吧。”
下一刻,女子直接把他的手拉住,牽著去了她家。
“???”
......
喜歡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請大家收藏:()土木堡之變後,我發動奪門之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