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見濟是一個純粹的人。
他開辦詩刊,並不是為了賺錢。
主要是他不想看著詩詞歌賦在這個時代被遺忘。
至於禮部,他們哪怕心裡有意見,也是不敢提出來的。
誰叫人家是太子呢?
賺錢事小,陪太子讀書事大。
太子這個身份很微妙,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下一任皇帝就是他了。
大明不像大唐,一般都可以順位繼承的。
而且,太子如今的表現不算太差,雖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生母是皇後,這就是他最大的優勢。
從現在的一點點跡象可以表明,太子朱見濟,隻要不是自己作死,登上皇位指日可待。
有時候,下任皇帝的選擇,不一定要最出色的,而是最適合的。
朱見濟出生於朱祁鈺還是郕王的時候,意義非凡。
最讓人刻骨銘心的,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當時的君父,地位不顯,還屢遭孫氏針對,削減供奉。
朱見濟的出生,成為了他黑暗中的一道光,苦難中的一杯甘霖。
所有人都是這麼想的,隻有朱見濟本人,他對自己很沒有信心。
二弟的優秀,讓他非常有緊迫感。
如果有人問:“朱見濟,你到底想不想當皇帝?”
“想,當然想!”
“隻是,有比我更適合的人。”
朱見濟對皇位並沒有那麼執著,他之所以在乎,是因為太子這個身份。
既然父皇賜予我“太子”之職,那我就要德行配位。
最起碼的,不能讓父皇丟臉。
不能讓其他人覺得,我配不上這個“太子”的身份。
如果朱見濟不是太子,或許他不會那麼拚命。
可惜,他是。
......
再看朱見澄,他來到刑部後,依舊采用文化攻勢。
"小說"、“戲曲”這兩種表達方式,其實跟刑部牛頭不接馬嘴。
但不可否認,此為最好的一條路。
刑部按要求在民間招募作者,在朱見澄的監督下,三個月後,終於完稿。
他認真的審閱,一旦發現哪裡情節寫得不夠吸引人,當場就要彆人修改。
因為,朱見澄本身就是一個作者,他懂得如何能夠抓住讀者的心。
刑部一次性推出五本刑偵小說,書名也是極其炸裂。
《剛穿越就被斬首,怎麼辦?》
《什麼?我強上了宰相女兒?》
《探案有功,太平公主非要嫁給我!》
.......
清一色的炸裂書名,讓人看到之後第一眼,就挪不開視線。
刑部尚書找到營部尚書錢遠鶴,希望對方配合一下宣傳。
營部肯定沒有什麼意見,對於他們來說,小事一樁,順手而為。
跟《風月頌》的宣傳造勢很像,營部直接在天書閣門口拉起來橫幅,告訴全體客賓,上架新書了。
當然,在此之前,先下架了《風月頌》的宣傳海報。
你的銷售量那麼低,如果不是禮部官方出書,說真的,早就下架了,還會留你到現在嗎?
許多客賓來到天書閣淘書,因為小說行業日漸發達,許多文人湧入,都想一書成神。
作者的水準高低不平的,而且一個題材火爆了之後,很容易其他人也跟著仿寫。
這就讓讀者感覺吃到了屎一般難受。
因此,很多人笑稱,來天書閣就是為了“屎裡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