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洛中貴戚室第相望,金帛財產,家家殷積。卓縱放兵士,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謂之“搜牢”…又奸亂公主,妻略宮人,虐刑濫罰,睚眥必死,群僚內外莫能自固。
——《二十四史?卷七十二》
—————————————————————————————————
“什麼?遷太尉,領前將軍事,加節傳斧鉞虎賁……”
饒是袁隗打定主意,要做一個一言不發的鋸嘴葫蘆,卻仍是被賈詡提出的非份要求,給驚得叫出了聲。
太尉,秦秩祿萬石,金印紫綬,掌武事,與丞相、禦史大夫並稱三公!
隻不過,秦時,因太尉權勢過重,終秦一朝,從未任命太尉。
到了漢代,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將大司馬改太尉,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太尉管軍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監察,分彆開府,置僚佐。
也就是說,賈詡一開口,就替他主子,如今不過是區區東中郎將的董卓,討要了一個三公的職位。
而且,還是專管天下兵馬的那一個!
然後,與太尉相比,賈詡指定的前將軍這個職位,胃口簡直就是小的可憐。
畢竟,在前將軍之上,還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存在。
但是,前將軍也好,太尉也罷,皆是職位。
而職位,既有實職,也有虛銜!
最最讓袁隗為之色變的,既不是太尉,更不是前將軍!
而是,加節傳斧鉞虎賁,這七個字!
更準確一點的說,是節傳斧鉞虎賁,六個字!
先說斧鉞與虎賁。
禮記曰:天子有九錫,車馬、衣服、樂縣、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秬鬯。
斧鉞,能誅有罪者賜之。
持斧鉞者,可代天子誅不忠之臣。
虎賁,能退惡者賜虎賁。
持虎賁者,可掌禁宮守門之軍虎賁衛士若乾人,或謂三百人。
也就是說,得了斧鉞,董卓無需奏請天子,想殺誰,便能殺誰;得了虎賁,則直接掌控了大漢禁宮!
彆以為斧鉞與虎賁已經很過分了,真正過分的,其實是節、傳兩字!
節:璽節!
代天子掌璽!
傳:傳言!
代天子傳言!
董卓一旦加上了節傳二字,那就是意味著,他掌握了朝堂上的話語權,還是天子不反對的情況下,便是至高無上的那種!
而賜了虎賁給董卓的天子,還會有反對的機會麼?
“董仲穎……欲專權乎?”
再怎麼明哲保身,袁隗也不得不站出來,問上一句了。
此時的世家大族,多是儒家,講究的是中、庸二字。
說白了,就是搞平衡。
朝堂之上,一家獨大的情況,是世家最不想看到的。
代表皇權的宦官集團,代表朝臣的外戚集團,哪邊冒頭了,他們會暗中壓一壓,哪邊失勢了,他們會暗中扶一扶。
如此一來,宦官與外戚,都離不開世家大族的支持,誰占了上風,都會給出足夠的好處相酬。
最近這一百多年,世家都是這麼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