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陽謀,即便是世家大族中,有聰明人能看破,都沒用。
越是聰明人,越是會入轂!
賈詡給出的計策,整體而言,是分而化之。
所謂的分而化之,具體執行來說,分三步:
首先,殺雞儆猴。
王允,便是那隻雞。
儆的,自然是朝堂上的,那些猴了。
以雷霆萬鈞之勢,誅殺王允滿門,足以讓朝堂上的世家大族們看清,董卓的刀,究竟有多鋒利!
然後,立塊牌坊。
蔡邕,便是那塊牌坊。
董卓對大漢文宗極儘禮遇,想來,定能讓天下的讀書人看清一件事。
董卓,非是一味嗜殺之人。
讀書人,亦是可以在董卓這裡,得到優待的。
當然了,洛陽城裡的讀書人,何止數萬,賈詡千挑萬選,精心挑中蔡邕,除了這位大漢文宗自身名望夠響亮之外。
蔡琰,蔡文姬,更是關鍵。
以賈詡對自家主公,這好色如命毛病的了解程度,他篤定,董卓一見國色天香的蔡琰,便會色心大起!
而以蔡邕的身份,再加上賈詡的勸誡,賈詡有十足的把握,說服董卓明媒正娶!
一旦娶了蔡琰,當了蔡邕女婿。
那董卓,馬馬虎虎,勉強也算是半個世家子,讀書人了。
真到了那時,不管是半個,還是一個,董卓,便是世家中人!
陳留蔡氏,雖然人丁不旺。
但,亦是世家!
而董卓的身份,一旦成了世家子,讀書人,那從本質上來說,與袁隗,與楊彪之流,便是同類人。
文武殊途,再也不會是阻礙董卓掌權的阻礙,枷鎖,與天塹。
到了那時,便是時候,走最後一步棋了,拉攏一批,打壓一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賈詡建議董卓,率先拉攏的,正是囤積居奇,在災荒麵前,扮演不光彩角色的弘農楊氏。
手握楊氏把柄,董卓隻需稍稍傳遞出,些許的善意。
楊氏便會如溺水之人,將董卓的善意,當做是救命的稻草一般,牢牢抓住,絕不鬆手!
畢竟,一邊是人頭落地,一邊是飛黃騰達,天差地彆。
怎麼選?
完全不用選!
當袁氏發現,楊氏已然倒向董卓,又會如何?
唾棄?
鄙夷?
不!
是變本加厲!
變本加厲的,向董卓獻上他們的投名狀!
本來穩居天下世家之首的汝南袁氏,自然不會坐視弘農楊氏後來居上。
而有了蔡邕與楊氏做榜樣,其餘的世家,又豈會不動心?
畢竟,低個頭,服個軟,便可以有享不儘的榮華富貴,何樂而不為哩?
你不做,自然有的是人做!
以上三步,殺雞儆猴,立塊牌坊,拉攏一批,打壓一批,合起來,便是賈詡的分而化之。
就在相國府人聲最為鼎沸之際,大漢相國的謀主,定下這連環妙計的賈詡,卻是極不合常理的,未曾露麵。
賈詡,在哪呢?
賈詡,此刻根本不在洛陽城!
他去了城北三十裡的都亭驛!
他帶著蔡琰的生辰八字,與董卓的一封密信,隻身一人,見呂布!
……
喜歡這呂布,絕對有問題請大家收藏:()這呂布,絕對有問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