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也接著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道:“我覺得,‘不爭’還可以是一種心態。當我們遇到比自己強大的對手時,不應該心生畏懼,而是要保持冷靜,用平和的心態去應對,這樣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端丘賈和管丘仲對視一眼,兩人點點頭。管丘仲輕聲對端丘賈道:“平時看孫老道大大咧咧,就衝這三個孩子的對答。我們恐怕還要高看孫老道一籌。”
葉青實道稍微沉吟一下,道:“我想‘不爭’並非隻是戰術或心態上的調整,它更是一種修為的體現。真正的強者,不在於打敗多少對手,而在於能否在任何情況下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清醒,這需要深厚的內力修為作為支撐。”
左丘玄眉毛一揚,捋了一下頜下長須,點了點頭。心裡對自己的徒兒葉青實能看到這一層還是很滿意的。
端丘賈其實對雷青羽的教導其實不少,隻是表達不出內心的關心。依舊冷著臉對雷青羽道:“孽徒,你來說說看,師祖到底要求不爭是什麼意思?”
雷青羽的悟性其實在眾師兄弟中,極為出眾。稍稍理了一下思路。道:“我認為‘不爭’的最高境界,是將之融入內力的運轉中。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內力如同流水,隨形而動,無孔不入。當對方的攻擊來臨時,我們不是硬抗,而是讓內力如同水一樣繞過,既保存了自身,又積蓄了反擊的力量。這需要對內力的控製達到極其精細的地步,讓每一絲內力都成為自己出手的一部分,而不是簡單地釋放。”
雷青羽這一番解釋,讓饒藝秋三人和葉青實都不由得心生佩服。就連常嘯天和五子都暗自點頭,對他的悟性確實是年輕人裡翹楚了。
左丘玄現在反而特彆想聽聽豐塵的想法,問道:“豐塵,你對師祖所說的不爭是怎生理解的?”
豐塵一邊聽一邊在思索,不由想到了黑魔晁遂的九轉內丹功,又有義父常嘯天教的丹息功。自己還領悟了“亂決”,忽然又來了個“不爭”,可是不爭而勝又是怎麼解釋。好像一團亂麻積蓄心間,又好像迷霧裡有一盞燈,隱隱約約有個一根線拉著自己去尋找一個新的境界。人直愣愣的站在當場,體內內息如大河奔湧。耳邊哪裡還能聽見左丘玄的話,甚至好像自己又站在天華山的山巔,隻有雲海再無其他人。
雷青羽看豐塵傻傻的站在那裡不言不語,心中不由的好笑。心想‘若不是你有個好義父,哪能有現在的成就。現在臨時辯答,我看你傻了吧。’
常嘯天何等修為,豐塵體內內息奔湧,氣血忽然旺盛。常嘯天頓時感覺到了,這種物我兩忘的奇妙境地,自己也是有過的。虞丘少見豐塵發呆,剛想言語提醒。常嘯天連忙擺擺手,示意等一等。虞丘少倒吸一口,頓時明白是怎麼回事。
約莫一炷香的功夫,就見豐塵長籲一口氣。雖是夏日,這一口氣卻是一條可見的水霧。水霧凝實,緩緩而散在這議事堂內。
左丘玄看豐塵眼神明亮,卓然生輝。知道這小子八成是又有新的體悟了,笑道:“好小子,你說說看師祖說的‘不爭’是什麼意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豐塵歪著脖子,想了想道:“我想的不僅僅是‘不爭’,該是由內力、心法、技法、境界四層一並琢磨。”
管丘仲一聽,呼的站了起來。驚道:“豐塵,你可知你在說的什麼?要是你說的這四層能融合起來,那就一部武學啊。”
端丘賈和慕丘房也是深知創立一門新的武學,那得多難、雖然是站在太虛宮絕學的傳承上,是有了師尊乾真子‘不爭’的思路,是有大師兄常嘯天的提點。可這也太離譜了,簡直不敢想象。
雷青羽撇撇嘴,心想:‘裝腔作勢的,那就說清楚啊。’
左丘玄道:“豐塵,那你說說清楚,這該怎麼理解?”
豐塵道:“義父,各位師叔,那我就是說說看。剛才在門外偷聽,義父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又講了從內力,到劍法、掌法的用處。我想‘不爭’是其內蘊天地之靈,外顯萬物之形,旨在引導習者達至天人合一之境,領悟武學的又一奧義”
“內力乃武學根基。我曾聽誨行公所言,內力之培植,需以水之柔韌為模,滋養全身經絡。習者須明中醫經絡學說,知氣血運行之理,以呼吸導引,使氣循經絡,如同細流彙聚江海,滋潤五臟六腑,強健筋骨皮肉。此即為“水潤萬物”之境,內外兼修,方得渾厚內力。其源深遠,猶太虛無極。內力之修行,應倡“太虛無極”之理,可以稱為“以無為始,以有為終”。修習者需靜心斂息,觀想體內虛空,而後漸充盈以氣,循經絡而行,似涓涓細流彙入江海。氣行於經,血活於絡,滋養五臟,強固筋骨,終成渾厚內力,此為“太虛無極”之境,內外交融,生生不息。”
慕丘房忙向葉青實道:“速速取紙筆來!!”議事堂常年備有紙筆,葉青實取來,慕丘房提筆而記。常嘯天撫著自己的灰白胡須,頻頻點頭,深以為然。五子其他幾人,更是若有所思。
豐塵又道:“我想這就是內力篇。那麼心法,我是這麼想的。義父常言心法,乃武學之魂。《道德經》雲:“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不爭’的心法,重在養心。習者需摒棄雜念,靜心冥想,觀內心如水,清澈透明。在麵對紛擾世事,乃至生死搏鬥之時,心懷“不爭”之意,以柔克剛,以靜製動,順應自然,無為而治。首重“無我”之念,以水為師,觀其柔而無形,利萬物而不爭。習者需心懷坐忘於山水之間,心如止水,意隨雲動,於靜中悟動,於動中覓靜。如此,則能在瞬息萬變的戰鬥中,保持清明之心,見微知著,以不變應萬變,此即為“上善若水”之心法,無為而無不為。”
幾個孩子已經開始聽得懵懵懂懂,跟不上豐塵的想法。雷青羽開始還能邊聽邊想,後麵也是完全跟不上豐塵的節奏了,心中的失落感無以複加。
豐塵打開了思維,滔滔不絕,又道:“又內力和心法,那麼技法,卻是像極了‘亂決’亂訣講求動作圓潤流暢,猶如水之波紋,連綿不絕。習者應以“不爭”為指導,動作看似隨意,實則暗合全身脈絡,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此技法,非僅攻防,更需觀敵之動,隨形就勢,以“無招勝有招”之態,應對萬變。其精妙在於“亂環流轉,無跡可循”。其技法,取法自然,以亂訣為基礎,卻又超脫其形,融入陰陽五行之理與經絡運行之道。亂訣之動,如龍蛇蜿蜒,連綿不絕;其靜,若山嶽凝重,穩如磐石。習者需將心法與內力融於每一式一招,卻又要忘記每一招一式。看似隨性,實則暗合天地之律,以無勝有,達至“亂環流轉”之妙。”
管丘仲和慕丘房,虞丘少尚在‘亂決’門前徘徊,未得精髓。一聽豐塵之言,如在心頭鳴響巨鐘。聽到豐塵說的‘心法與內力融於每一式一招,卻又要忘記每一招一式’,仿佛‘亂決’指日即可入門。端丘賈和左丘玄已經踏入‘亂決’大門,更是對‘亂決’有了更深的明悟。
“至於境界,就是不爭而勝。武學,非力之較量,乃心之較量。追求“不爭而勝”之境。此境非一日之功,需習者曆經千錘百煉,內力充沛,心法純熟,技法自如。當麵對強敵,不急於求勝,反以靜待動,察敵之短,伺機而動。此即“不爭”,以己之長,擊敵之短,不戰而屈人之兵,乃為上策。當達此境界,方知武學之極,實為無爭。”
五子聽聞,內心震動,久久而不能言。慕丘房一旁記錄,更是不能自語。常嘯天大笑道:“好好好,我兒有此明悟,武學一途必有你一席之地。此法,就叫做《雲隱不爭訣》吧,太虛宮從此又多一絕學!!”
喜歡太虛天驕傳請大家收藏:()太虛天驕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