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邦良看兩大掌教,灰頭土臉,尤其是候元景,大胡子上落滿灰塵蛛絲,狼狽的緊。李元清見龍虎山這小輩眼裡滿含笑意,知道為此。急忙招呼邽田淩道:“田淩,還不趕緊的給兩位掌教打水淨麵。”
邽田淩雖然世事不通,但是並不傻。這會師叔定是借此,讓自己有個台階下。麻利的去打了盆水,刻意的加了點熱水,淘了兩個溫毛巾。先遞給宗世文,道:“宗師伯,是晚輩無理了,您擦擦臉,消消氣。”
宗世文接過毛巾,一摸居然溫熱,點了點頭。邽田淩這才轉身將另一條毛巾交給自己的師尊候元景。候元景拍了邽田淩腦袋一下,道:“算你小子漲了點眼力勁兒。”
待二人稍事清理,井銀坤道:“來來都坐下,好好談談。對了邦良,過來見過二位掌教,見過李師叔。”
壬邦良趕緊上前,向宗世文和候元景見禮:“晚輩龍虎山壬邦良,見過二位掌教。”說罷後退兩步,低頭垂手站在井銀坤身後左側。井銀坤捋了捋胡子,對壬邦良甚是滿意。
宗世文也對壬邦良這謙遜勁甚是滿意,道:“井師兄門下弟子,甚是懂得規矩,果然不一般。”候元景斜眼瞥了一下宗世文,心想:‘老東西指桑罵槐的,有空還是要好好領教一番才好。’
待得井銀坤問清事情來龍去脈,笑道:“二位掌教何必動怒,我有一法你二人看如何?”
宗世文和候元景道:“願聞其詳。”
井銀坤本來想讓壬邦良試手,一時還想不到什麼好的說詞,現在正好借著倆人矛盾。井銀坤笑道:“你兩家,明日後輩教技,就緩一緩。讓我家邦良和建福宮宗道兄弟子的先交手,這樣外麵謠言不攻自破。”
宗世文知道太師府後輩第一人乃是屠邦餘,現在井銀坤讓身邊這個木訥後生和自家的奚經儀交手,分明是想給建福宮長麵子啊。心道:‘為了緩和我與這紅臉大胡子的矛盾,寧可損失一點太師府顏麵,也是難得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宗世文道:“就按井師兄的來,我沒有意見。”
壬邦良心中竊喜,這下露臉的機會來了。麵上卻是一片犯難的樣子,他這表情全部被宗世文看在眼裡。心想,看來經儀前兩天的展示的功夫還是壓了不少人一頭啊,眼前這小子明顯是怯戰了。不過井師兄為了我兩家調和,這小子卻是要吃苦了。笑著朝壬邦良招招手道:“來來來,你過來。”
壬邦良心中一突,暗道:‘不好,難道自己表情做的不對?被這老家夥看出端倪了?’
這下哆哆嗦嗦,倒是真的顯得慌張了。井銀坤見壬邦良這般畏縮,暗笑,邦良這孩子倒是會做戲。
宗世文,拍了拍壬邦良肩膀,道:“你這孩子,是不是有所擔心?”
壬邦良一聽這話,心中石頭頓時落地,佯裝道:“經儀師兄所現技藝,晚輩佩服的緊。掌教師伯讓我與經儀對陣,我實在是誠惶誠恐。想贏,卻是毫無把握。輸了,辜負師伯期望。傷了,又壞了和經儀的情誼。這可如何是好。”
候元景一聽,再看看邽田淩,心想:‘這小子好懂事故,這一番話說的。輸贏都占了理,既不丟了麵子,又保了裡子,裡裡外外不吃虧。’
宗世文笑道:“你有何擔心,彆的不敢說,我和候掌教,還有你師伯。無論你輸贏,都不會怨你。放心要是有啥皮肉之傷,我們都不會虧待你的。候掌教,井師兄,你們說可是?”
候元景和井銀坤皆點頭稱是,說了些安慰壬邦良的話。壬邦良頓時一付斷胳膊斷腿在所不惜的樣子,道:“我必然全力以赴,不負所望。”
井銀坤見事情進展順利,哈哈大笑道:“好!!邦良你今日好生休息,明日便於建福宮奚經儀對陣。”
左丘玄帶著自己的弟子葉青實在講法,葉青實問道:“師尊,這次老祖傳法旨說此次諸派教技,須秉持‘不爭’二字。可是教技教技,終是要比個高低出來,不去爭,又怎麼得出高低呢?弟子不明白,懇請師尊解惑。”
左丘玄點點頭道:“你啊,還是沒能真正體悟道。我之前常被你師祖責罰,也是好勝之心太強。這些年日漸有所體悟,柔弱不爭是我道家修養自我,處世生活的教義。道德經裡說過: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那是垂教我們修道,維護好生命的柔性,以求長生久視。我太虛宮在繼承和闡揚這一教義中,你老祖就常說要重視柔弱的修煉,始終持行“專氣致柔”。做到呼吸中和,滑澤細微。應事行事保持身神的平和安靜,和弱其氣,持養身神。”
葉青實摸了摸腦袋道:“師尊,柔弱豈不是脆弱沒有精神?如何修煉養神?”
左丘玄搖搖頭,道:“誤矣!我道家以柔弱為用,主張一切都不要太剛強,剛者容易先受摧缺,強者容易先受到屈折。修道就應是以靜待動,守柔弱而不妄動,從而開闊自我容讓的胸懷。以水柔弱而能攻堅強,你師祖就是要我們以此種柔弱來處世應物,健養身神。所以不是你想的脆弱沒有精神。”
葉青實若有所思,道:“可是柔弱又於不爭有什麼關係啊?”
左丘玄略一凝神,餘光看向窗外,嘴角微微一笑。繼續說道:“我們道家“不爭”的教義,與“柔弱”密不可分。所謂“不爭”,《道德經》說: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即天地萬物的運行和人的行為都應順乎自然而不能強求,既是自然無為的教義。所以,又有“無為不爭”之說。《道德經》通過對“水”的論說甚是詳儘。你師祖就“不爭”對我和你的師伯叔多次闡明。你師祖常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以它特有的柔弱不爭的性格,哪裡低就流到哪裡,隨方就方,隨圓就圓,無私地澆灌萬物,供人們利用,福育人和萬物生。從無有自恃、自是、自我、自矜的行為。可謂至善完美。為此,我太虛宮立教之初就倡導太上不爭的教義,把不爭作為重要修行準則。在《老子想爾注》中說:“聖人不與俗人爭,有爭,避之高逝”。而修道求長生者,也應做到“不勞精思求財以養身,不以無功劫君取祿以榮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與俗爭”。我太虛宮曆代高真,避世利榮名,甘隱深山儉樸修行,並發善心濟世利人,就是“不爭”教義的體現。因此,對於一個真正學道修道者來說,就應體行柔弱不爭的教義,以柔弱不爭修養自我,不與人爭名利榮華,知足,知止,寡欲,不自恃,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為善自賞,常懷濟世利人之心啊。”
葉青實剛待好好體會,忽聽師尊左丘玄輕喝:“好小子,躲在窗外,還不快快進來!”
言罷,就見豐塵笑嘻嘻的從門外進來。道:“適才在門外聽師叔論不爭的大道,一時入神,這才不敢進來打擾。”
左丘玄捋須笑道:“青實,來認識一下。這是你大師伯的義子,豐塵。”
葉青實一愣,大師伯?哎呀,這可是聞其名而從未見其人的大師伯啊!再看豐塵與自己年齡相仿,頓時把剛才不爭的是論道放在一邊,起了爭勝之心。
喜歡太虛天驕傳請大家收藏:()太虛天驕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