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晚自習結束,葉冰將顧遠叫了出來。
“明天中午省共青團要來采訪你,準備一下。”
“好的。”
顧遠放學回到家,網上已經可以搜到很多自己的新聞了。
“幾近滿分!曆史最高!”
“高一學生首次參加竟然……”
“一篇思想深度達到滿分的寓言式科幻傑作!”
網上對於這篇文章的討論程度超過了顧遠的想象。
當他們談論完作品本身,竟然又開始討論起了顧遠。
“說實話,這個作品不像一個高中生能寫出來的。”
“作品本身看似簡單,但是其立意、思想深度和對命題的準確把握還是很有說道的。”
“是啊,從49.9分就可以看出來的了,全國第二名是燕京四中的程思遠,他也才打了49.1分,人家可是從初中開始就在全國各種雜誌上投稿的天才啊。”
“行了行了,你們收斂點,還有複賽呢,到時候有什麼想說的再說不遲。”
“也沒說什麼啊,就是感覺這個顧遠像憑空冒出來的……”
“彆瞎猜了兄弟們,這個顧遠也參加了科幻文學競賽,是東北賽區的第一名。”
“哦?參加過線下的複賽?那確實是有真本事的。”
“我去看了那篇《閃光的生命》,這個顧遠的思想深度真不是蓋的,遠超同級彆的高中生,應該是讀過很多書的。”
網友們繼續談論著,不過質疑卻是少了許多,轉而增多了許多期待。
“孩子們,看我發現了什麼!”
發言人甩了一張截圖,打斷了網友們的討論。
他們好奇地點開那張圖片,發現是一張從微信公眾號上截下來。
該公眾號叫“江濱市第一中學‘遠帆’文學社”。
內容是一首短詩。
“《斷章》,顧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彆人的夢。”
下麵還有一行小字注釋:出自濱江一中《逐潮》校刊20XX年第一版。
網友們品味著這四句詩,能關注高中文學競賽的人自然都有點文學素養,自然品味出了這幾句的不簡單。
“挺有意境的。”
“這是在講暗戀?這個顧遠的作品無論《永不灰暗的頭像》還是《閃光的生命》都在講情情愛愛的東西,一個高中生這樣成何體統?”
“樓上哪來的人才?見解又古板又淺薄,人家那兩部作品明明是探討的生命、時間和勇氣,不過是用了浪漫的寫作形式,怎麼到你那就剩情情愛愛了?”
“這首短詩就更彆提了,它很明顯是在展現人與人、人與世界的普遍聯結的關係,這種充滿哲思與美感的畫麵,不過是略微朦朧一點,你就給它定性‘講暗戀’了?”
“說的沒錯,而且高中生寫愛情怎麼了?哪出來的老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