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後續_錯位時空:與古人分享日常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97章 後續(1 / 2)

因為敘·利·亞局勢的發展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料,麵對他的十日亡國有很多值得說一說的東西,所以陳勇打算再和古人聊一聊。

先介紹軍事背景,因為阿拉伯民族一直遭受著壓迫,而敘·利·亞人又是阿拉伯民族中的武力擔當,常年活躍在反流浪商人的一線,號稱阿拉伯人的騎士團,所以直到2008年之前,他們仍維持著世界第四大裝甲部隊,擁有近5000輛主戰坦克4500輛裝甲運兵車和步兵戰車,是妥妥的萬乘之國。一九七六年之後,他們的軍隊整編為13個師,兩個特種作戰師負責戈蘭高地,這裡是他們的重要水源地而且其首都大馬士革就在60公裡外,是塊戰略要地。除此之外,其餘11個全都是裝甲師或者機械化步兵師,規模很大,其陸軍總參謀部還掌握著特種作戰司令部以及幾個作為戰略預備隊的獨立師,比如大名鼎鼎的第四裝甲師。從配置上看,很顯然在他們經曆內戰之前,他們的軍隊都是一支為機械化決戰而準備的軍隊,即便是他們的特戰步兵也是用於空降和山地作戰的,用於大戰中使用的輕步兵,幾乎沒有考慮任何國內鎮壓的職能。

這在阿拉伯世界其實非常罕見,拿各個王爺國來說,他們的陸軍普遍輕裝化和小規模化,便於依托公路在各個城市之間來回高速機動,當地人向來就更重視防地雷反伏擊車這類的裝備,所以整個阿拉伯世界也就這個‘阿拉伯人的騎士團’還在保持著龐大的機械化軍團,維持著對那群流浪商人的作戰能力。

然而這樣的大規模機械化軍團根本不適用於內戰,他的機械化步兵過多,又缺乏摩托化步兵,無法在城區山區長時間拉鋸,基本沒有在各大城市打巷戰的準備,但是一九七六年到一九八二年,同樣的一支軍隊卻在老阿薩德的率領下成功鎮壓叛亂,那時候他們又是怎麼打贏的呢。

那時叛軍曾公然宣稱他們的戰略就是在各地到處製造混亂,讓警察和安全部門不堪重負,逼迫政府出動正規軍,在這些人看來自己是遜尼派,隻要逼得政府出動遜尼派官兵占多數的陸軍參與戰爭,軍隊自己就會造反,一九八二年他們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到哈馬整了一波大鬥,心想等這些遜尼派陸軍官兵來了,明日在兩軍陣前隻需老夫一席話,管教陸軍拱手來降,阿薩德不戰自退,但是老阿薩德打亂部隊編製,實行交叉部署,用可靠的部隊監督不穩定的部隊,避免了軍隊出現懲建製叛逃。

當然了,由於部隊之間互相監督很多人動彈不得,肯定會造成前線兵力的不足,因此老阿薩德又依托複興黨的基層組織組建了大批民兵來補充自己,在這一方麵老阿薩德可謂是得天時地利人和,一九六六年複興黨左派上台,在當地搞土地改革和集體化,由於資金技術支持不到位,集體化遭遇了失敗,大量田地被拋荒,老阿薩德借機發起了糾正運動,立刻停止了集體化,轉而發展農業合作社,加大了對農業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擴大灌溉區域,很快穩住了糧食產量,拉住了農民的同時,又對糧食雞蛋搞限價拉住了城市平民,掌握了民意,有很廣泛的群眾支持,複興黨在農村也得以建立了大量的基層組織,相比之下當年的叛軍反而是孤家寡人,主要是一幫被複興黨實行國有化後,損開了利益的商人在上竄下跳,所以隻能搞暗殺搞爆炸,根本發動不了遊擊戰,好不容易集中在了哈馬,沒想到阿薩德派上來的全是複興黨民兵直接給叛軍乾的一蹶不振,可以看出,正規軍交叉部署互相監督,建立親政府的民兵打擊反對派武裝是第一次內戰中政府勝利的關鍵。

“這倒是個好辦法,可行無法複製”。

“是啊,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本身就需要有足夠深的基礎才能實行”。

“”

但是這一套有一個軟肋,甚至可以說這個軟肋或多或少的導致了他兒子將接手一個爛攤子,那就是國家主導的模式,你必須依托於強大的國有經濟,當年他們站在對抗流浪商人的第一線,靠著阿拉伯騎士團這杆旗幟,還能夠收到各方的援助來維持他世界第四的裝甲部隊以及對國內經濟的持續投入,但是如果有一天這些沒了呢。

隨著91年毛熊死了,阿拉伯國家也各生異心,援助也沒有了,這個問題就擊中了老阿薩德執政的最大軟肋,政府沒錢了,那麼以前政府主導的工程都搞不動了,下麵的人心慢慢的也就散了。

“一個聯盟的解散居然有這麼大的影響”。

“畢竟是曾經領導世界一極的存在,震蕩的餘波就能讓一些小國吃不消了”。

“嗯,果然國土麵積比什麼都重要,國家太小,哪怕胸有溝壑,實行計劃也是容易受限於現實,拳腳都展不開,隻能靠這個靠那個的幫助才能進行下去”。

到了二零一一年,第二次內戰,巴沙爾其實也準備有樣學,但他一個西方留學生,學的自然是西方那套虛的,他選擇了新自由主義的方法,對這個詞兒我們可太熟悉了,比如阿根廷,讓我們吃上便宜牛肉的的米聖就是搞新自由主義,這也是網上很多人詬病他的原因之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他沒辦法,畢竟在他自己看來,以他有限的威望無法以行政命令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唯一的辦法就是引入新的攪局者,刺激出本地經濟的活力。同樣在他看來要經濟鬆綁就必須給政治反對派一些空間,但是他這些動作對他父親留下的複興黨政權就是一個巨大的衝擊。同時,巴塞爾信任的經濟團隊全都是些新自由主義的擁盾,為了向投資者傳達所謂的正麵信號,不但允許外國投資者把利潤彙走,還允許投資者擁有土地。

這就完蛋了,又快速地進入了我們熟悉的王朝滅亡的前兆,就像很多公知和大殖子喜歡罵我們,買個房子都隻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在他們的嘴裡好像這隻要一私有化,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但無論是現在這個案例還是歐美都不斷地用事實告訴我們,隻要允許土地私有,有錢人有1萬種方法逼著咱這些小農自願的把土地賣給他,然後讓你成為流民。

唐李世民

“後世采用什麼辦法?”李世民聽到天幕突然題那麼一句,趕緊問了一句。

“隻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這不是佃農嗎?”

房玄齡對剛才那人的話持反對意見:“不是,後世是國有製,這應該是指土地歸國家所有,但給農民種地用”。

“那不還是佃農?全體是國家的佃農”。

李世民:“等等,那如果全部都是國家的佃農,那不就不是佃農了嗎,因為土地根本無法被人搶占,也沒法強買強賣,這樣不就是農民都有地可種,都是自由民了嗎”。

“可陛下,這土地都分給那些功臣元勳了,要是...”房玄齡話沒說完,但李世民也知道什麼意思,實現貌似是不可能的。

然而在新政府看來,小農經濟效率太低,要提高農業生產率那就隻能允許私人大麵積購買和占有土地以發展大農業,但是問題在於很多農民家庭,全靠這小塊土地吊著命,政府要讓他們丟土地,他們就隻能找人拚命,同時他政府又對雞蛋穀物進行嚴格限價,大農場主購買土地後嫌種糧食搞養殖的利潤不高,齊刷刷的轉向水果種植和出口,為了種水果那必須大量占地大肆打深井超量抽取地下水呀,這就導致當地的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偏偏老天爺還不給麵子,二零零六年到二零一一年來了個持續乾旱,這些缺水的小農根本無力和大農場比打井的深度,沒有水源隻能放棄土地,大量破產湧入城市。

然而禍不單行,二零零六年敘黎聯盟解體,又加劇了他們城市人口失業的問題,從一九九六年敘、黎雙方簽署經濟一體化協議開始,每年都有超過百萬的勞工到黎巴嫩工作,人數占其國內就業總人口的20,每年彙回國內約20億美元的外彙,這也是他們穩定經濟的重要外彙來源,而美國找了個借口強行拆散了敘黎同盟,這百萬勞工隻能返回國內謀生,農民和勞工失業回國,內外交彙下當地各個城市很快就出現了龐大的非正規經濟,到2010年各種非正規經濟的就業人數已經占當地私營經濟就業總人口的62.4,政府的社會管理已經處於失控狀態,農民不支持,城市平民又失控,反對派的政治活動搞得基層人心大亂,父親留給他的統治依靠都不穩了,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他本身就不是學這方麵的,完全屬於趕鴨子上架。

大家或許聽過次子教育,簡單來說那就是皇帝的孩子,並非每個都能學帝王之術的,因為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往這方麵培養,那比一個愚蠢的大腦更危險的是,組織有兩個大腦,天無二日,國無二君,下麵的皇子們都學的是帝王之術,都盯著那個位子,而且都有正統性,那到時候就是九龍奪嫡了,所以巴塞爾被送去學醫,以後隻需要當個閒散王爺就行了,以後老大繼位的管理國家即可。

這個模式其實很常見,古今中外都是這樣,但是這個模式躲不掉的大問題,就是如果你的繼承人突然沒了呢,就像當年朱元璋精心培養的太子朱標突然死了,那就有了後麵的燕王朱棣去靖難,因為朱允文沒有學過怎麼當皇帝啊,就像瞌睡喬的大兒子一掛,老二亨特在次子教育下成了個什麼玩意兒大家有目共睹,所以說這套其實很常見。

明朱元璋

“.......”,朱元璋。

朱元璋此時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眼一旁的老四,然而好死不死,朱棣也看了過去,四目相對,一時間給老朱弄急眼了。

“看什麼看!咱這是為了你好,標兒登上皇位,你當個閒散王爺,或是幫著標兒征戰去當你的征北大將軍不是挺好的嗎”。

見老朱急眼了朱棣也是心裡隻犯嘀咕,我也沒說啥啊,隻能說些其他的岔開話題,“父皇找著大哥病因了嗎?”

然而朱棣說完才發現,這個話題貌似更不合適.....。


最新小说: 大明:忽悠朱標造反,老朱樂麻了 我靠回溯凶案現場帶飛全警局 喋血明末,白虎戰神掃八荒 病弱美人?修仙界第一女魔頭! 都市天緣簽到:我在人間撿大道 穿成炮灰知青,抱緊女主大腿躺贏 儒道聖途 天道五千年 你管這叫戀愛番反派? 易戰之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