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寒假的“社會實踐”_我的青春印記:曉雨成長紀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我的青春印記:曉雨成長紀年 > 第十八章 寒假的“社會實踐”

第十八章 寒假的“社會實踐”(1 / 1)

第十八章寒假的“社會實踐”

臘月的風裹著碎霜,刮在臉上像細沙蹭過。林曉雨縮在羽絨服裡,懷裡抱著卷得方方正正的紅宣紙,紙邊還沾著點金粉——那是她前一晚熬夜寫的春聯,字是跟著爺爺練的柳體,橫平豎直裡透著點生澀,卻被她用塑料封袋裝得格外仔細。

“曉雨,等等我!”蘇晴從後麵跑過來,帆布包裡塞得鼓鼓囊囊,拉鏈都快拉不上了,“我媽早上現蒸的棗糕,還熱著呢,奶奶們肯定愛吃!”她獻寶似的把包湊過來,透過透明的保鮮盒,能看到棗糕上嵌著的蜜棗,紅得發亮。

兩人站在公交站台上,哈出的白氣在冷空氣中散得飛快。遠處的公交車緩緩駛來,車身上“關愛老人,溫暖新春”的標語被霜氣蒙得有點模糊。曉雨摸了摸口袋裡的手機,屏幕上是昨晚查的“陪老人聊天注意事項”:彆問“子女怎麼不來看你”,多聽少說,記得誇老人的手藝……這些字她看了好幾遍,連標點都記在了心裡。

養老院在城郊,下車後還要走一段窄路。路邊的楊樹枝椏光禿禿的,枝頭上掛著的紅燈籠被風吹得輕輕晃,燈籠穗子上的霜粒落在地上,踩上去“咯吱”響。曉雨看著懷裡的春聯,突然有點緊張——這是她第一次做社會實踐,之前隻在作文裡寫過“關愛老人”,真要麵對那些可能沉默寡言的爺爺奶奶,她怕自己連話都說不圓。

“彆緊張,”蘇晴看出她的局促,用胳膊肘碰了碰她,“我上次跟我媽來送過衣服,爺爺奶奶都特彆好,就是有時候沒人說話,有點悶。”她指著前麵那棟紅磚牆的小樓,“你看,那就是養老院,院長說今天讓我們陪張奶奶,她平時不愛出門,就喜歡在屋裡坐著。”

推開養老院的大門,暖融融的氣息裹著淡淡的藥香撲麵而來。大廳裡擺著台舊空調,出風口“嗡嗡”地吹著熱風,牆上貼著幾幅孩子畫的年畫,顏色鮮亮得晃眼。院長是個頭發花白的阿姨,手裡拿著個登記本,看見她們進來,眼睛一下子亮了:“可算來了!張奶奶在二樓203房,你們去的時候輕點兒,她早上可能沒睡好。”

上樓梯時,曉雨能聽到各個房間裡傳來的聲音——有收音機裡的京劇聲,有老人聊天的絮語聲,還有護工阿姨叮囑吃藥的聲音。走到203房門口,門虛掩著,能看到裡麵靠窗的位置坐著個老太太,背有點駝,手裡捏著根毛線針,卻沒在織東西,隻是盯著窗外的光禿禿的梧桐樹發呆。

“張奶奶,我們來看您啦!”蘇晴輕輕推開門,聲音放得軟軟的。張奶奶慢慢轉過頭,臉上的皺紋像揉皺又展平的紙,眼睛有點渾濁,卻仔細地打量著她們倆。曉雨趕緊把懷裡的春聯遞過去,塑料封袋上的金粉在陽光下閃了閃:“奶奶,這是我寫的春聯,快過年了,給您貼在門上。”

張奶奶接過春聯,指尖在紅宣紙上輕輕摩挲著,沒說話,隻是把春聯放在了手邊的小桌上。桌上擺著個搪瓷杯,杯身上印著“退休快樂”的字樣,邊緣磕掉了塊瓷,露出裡麵的黑鐵;還有一本攤開的相冊,頁角都卷了邊,上麵蒙著層薄灰。

曉雨和蘇晴坐在床邊的椅子上,一時有點尷尬。蘇晴先打開帆布包,把棗糕拿出來,遞了一塊給張奶奶:“奶奶,這是我媽做的棗糕,甜而不膩,您嘗嘗?”張奶奶接過棗糕,卻沒吃,隻是放在了搪瓷杯旁邊,手指又捏起了那根毛線針,針上還掛著半截沒織完的藏青色毛衣。

“奶奶,您織的毛衣真好看,是給家裡人織的嗎?”曉雨看著那半截毛衣,針法很整齊,領口的地方還織了朵小小的梅花。張奶奶的手指頓了頓,毛線針從指間滑下來,落在了毛衣上,她終於開口,聲音沙啞得像被砂紙磨過:“給我孫女織的,她去年說想要件厚毛衣。”

“那您孫女肯定特彆開心!”蘇晴笑著說,“我奶奶也給我織過毛衣,我穿了好幾年呢。”張奶奶沒接話,隻是拿起桌上的相冊,翻到其中一頁,指著上麵一個紮著馬尾辮的小姑娘:“這就是她,去年考上大學,去外地了,好久沒回來了。”

曉雨湊過去看,照片裡的小姑娘笑得眼睛彎彎的,和張奶奶眉眼很像。相冊這一頁還夾著張車票,是去年秋天從本地到上海的,邊角都被摸得發軟。“奶奶,您想她了,怎麼不跟她視頻啊?”曉雨突然想起自己手機裡存著和表姐視頻的記錄,現在老人都愛用視頻聊天,說不定張奶奶隻是不會弄。

張奶奶的手頓了頓,把相冊合上,放在腿上:“我不會用那玩意兒,上次護工姑娘幫我弄過一次,沒看清她臉就斷了,後來就沒敢再試。”她的聲音低了些,“她學習忙,我不想打擾她。”

曉雨心裡像被什麼東西輕輕撞了一下。她掏出手機,解鎖屏幕,把相冊裡自己和表姐視頻的截圖給張奶奶看:“奶奶,我幫您弄,很簡單的,您看,這樣點一下就能看見她了。”張奶奶湊過來,眼睛睜得大大的,渾濁的眼球裡映著手機屏幕的光,像看到了什麼稀世珍寶。

蘇晴也湊過來幫忙,曉雨按照張奶奶說的號碼,慢慢在微信裡找“朵朵”——那是張奶奶孫女的小名。等待接通的那幾秒,房間裡靜得能聽到空調的“嗡嗡”聲,張奶奶的手緊緊攥著曉雨的衣角,指節都有點發白。

“奶奶?”屏幕裡突然跳出個紮著丸子頭的姑娘,正是照片裡的朵朵,背景是大學宿舍的書桌,擺著幾本專業書,“您怎麼想起給我視頻了?”

張奶奶看著屏幕裡的孫女,嘴唇動了動,眼淚突然就掉了下來,順著皺紋滑到下巴上:“朵朵,你……你吃飯了嗎?上海冷不冷?”她想伸手摸屏幕,又怕碰壞了,手指懸在半空,最後輕輕落在了手機邊緣,像在摸孫女的臉。

“我吃飯了奶奶,上海不冷,我穿了您織的毛衣呢!”朵朵在屏幕裡轉了個圈,露出身上的藏青色毛衣,正是張奶奶織了一半的那件款式,“您織的毛衣特彆暖,同學都問我在哪兒買的。”

張奶奶笑了,眼淚還掛在臉上,嘴角卻翹了起來,像朵慢慢綻放的菊花。她絮絮叨叨地問著孫女的學習、吃飯,朵朵也耐心地答著,還把宿舍裡的綠植、自己畫的畫拿給奶奶看。曉雨悄悄把手機支架打開,放在桌上,讓張奶奶不用一直舉著手機,自己則和蘇晴退到窗邊,看著陽光下祖孫倆的互動,心裡暖暖的。

快到中午時,曉雨和蘇晴要走了。張奶奶拉著曉雨的手,把那半截藏青色毛衣塞給她:“姑娘,你手巧,幫我把這毛衣織完吧,等朵朵放假回來,我想讓她穿上。”她還從抽屜裡拿出個布包,裡麵裝著幾顆大白兔奶糖,硬塞給曉雨和蘇晴:“這是朵朵上次回來買的,我沒舍得吃,你們拿著。”

走出養老院時,太陽已經升到頭頂,把地上的霜都曬化了。曉雨手裡攥著那幾顆大白兔奶糖,糖紙在陽光下泛著光,懷裡抱著張奶奶織了一半的毛衣,毛線軟軟的,帶著老人身上的暖香。蘇晴邊走邊說:“原來陪老人不是要做什麼大事,就是跟她們聊聊天,幫她們看看想念的人,就夠了。”

曉雨點點頭,想起剛才張奶奶視頻時的笑容,突然明白院長說的“老人缺的不是吃的穿的,是有人聽她們說話”。她掏出手機,給媽媽發了條消息:“媽,周末我們一起去看姥姥吧,我想跟她視頻聊聊天。”

接下來的寒假,曉雨和蘇晴又去了養老院三次。第一次帶了朵朵寄回來的照片,貼在張奶奶的相冊裡;第二次幫張奶奶把毛衣織完了,領口的梅花比張奶奶織的還精致些;第三次則帶了自己做的燈籠,掛在養老院的院子裡,紅通通的,特彆喜慶。

開學前一天,曉雨收到張奶奶發來的微信,是一段小視頻——朵朵穿著那件藏青色毛衣,陪著張奶奶在養老院的院子裡散步,兩人手裡都拿著曉雨做的燈籠,笑得特彆開心。視頻最後,張奶奶還特意加了行字:“謝謝姑娘,你們帶來的不是燈籠,是暖。”

曉雨看著視頻,心裡像揣了個暖爐。她想起這次社會實踐,原本以為是自己在幫助老人,最後卻發現,是老人讓她明白了“陪伴”的真正意義——不是物質上的給予,而是把時間分給對方,把耐心留給對方,讓那些孤單的時光,因為有人在意而變得溫暖。

她把視頻轉發給蘇晴,附上一句話:“下次寒假,我們還來好不好?”蘇晴很快回複:“必須來!我還想幫李奶奶學視頻,幫王爺爺寫春聯呢!”

窗外的陽光透過玻璃,落在曉雨手裡的毛衣針上——那是張奶奶送給她的,說讓她以後織毛衣給自己的家人。曉雨拿起毛線,學著張奶奶的針法,慢慢織起了一朵小小的梅花,針腳雖然還很生澀,卻充滿了期待。她知道,這個寒假學到的東西,會像這朵梅花一樣,永遠開在她心裡,提醒她:陪伴,才是最好的溫暖。


最新小说: 金牌尋寶人 穿成九零孤女,大唐公主富可敵國 朱顏執鼎 夏鼎商鼐 心神變 影中先生 穿越後我成了人生贏家 驚!獸世萬人迷竟是純人類 毛茸茸哨兵?那疏導也不是不行 武道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