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身著儒袍的中年人製止了王富貴的惡行後,並沒有立刻離開。
他轉過身,溫和地打量著楚陽。
楚陽抬起頭,這才得以仔細端詳眼前這位恩人。
中年人身材挺拔,一襲儒袍剪裁得體,麵料雖非華麗的綢緞,卻質地精良,散發著古樸的氣息。
袖口與領口處,繡著淡雅的雲紋,那細膩的針腳彰顯出不凡的工藝。
他的頭發束在一頂黑色的儒冠之下,幾縷銀絲在鬢角若隱若現,為他增添了幾分滄桑與穩重。
麵容清瘦,卻透著一股儒雅之氣,雙眸深邃而明亮,仿佛藏著無儘的智慧。
中年人微微彎腰,輕輕扶起楚陽,他的動作輕柔而有力,讓楚陽感受到一種長輩般的關懷。
“孩子,你沒事吧?”中年人輕聲詢問,聲音低沉而溫和,如同春日裡的微風,拂去了楚陽心中的委屈與憤怒。
楚陽連忙搖搖頭,說道:“先生,我沒事,多謝您出手相助。”
中年人微笑著點點頭,他的笑容如同暖陽,讓楚陽原本緊張的心情漸漸放鬆下來。
“你這孩子,小小年紀便能憑借自己的雙手謀求生計,著實不易。”中年人說著,目光落在地上那些散落的竹籃上,眼中流露出一絲讚賞。
“這些竹籃編得精巧細致,看得出你花費了不少心思。”
楚陽有些羞澀地撓撓頭,說道:“先生過獎了,我隻是平日裡閒暇時編著玩,想著能換些錢補貼家用。”
中年人蹲下身子,再次拿起一個竹籃,仔細地端詳著,手指輕輕摩挲著竹籃的紋路,感受著竹條的光滑。
“這編竹籃的手藝,不僅需要耐心,更需要心靈手巧。你能做到這般程度,定是下了苦功夫的。”
隨後,中年人站起身,與楚陽交談起來。
他詢問了楚陽的生活狀況,以及在私塾的學習情況。
楚陽一五一十地將自己的經曆告訴了中年人,從父母早亡後的艱辛生活,到對儒道的熱愛,再到在私塾裡遭受的種種嘲諷,他毫無保留地傾訴著。
中年人靜靜地聽著,眼神中不時閃過一絲憐惜與讚許。
當聽到楚陽對儒道的執著追求時,中年人的眼中亮起一抹異樣的光彩。
“你對儒道如此熱愛,著實難得。儒道之學,博大精深,不僅能修身養性,更能兼濟天下。”中年人感慨地說道。
楚陽眼中滿是憧憬,說道:“先生,我深知儒道的偉大,我也渴望有一天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儒者,用儒道的力量幫助他人,就像您剛才幫助我一樣。”
中年人看著楚陽堅定的眼神,心中暗暗點頭。
他從懷中掏出一本精致的儒道書籍,遞到楚陽麵前,說道:“孩子,這本書送給你,名為《儒道精蘊》。
書中記載著許多儒道的精妙見解與修行心得,希望你能好好研讀,對你的儒道之路或許會有所幫助。”
楚陽瞪大了眼睛,看著眼前這本散發著淡淡墨香的書籍,心中既驚喜又感動。
他顫抖著雙手接過書,看到封麵上“儒道精蘊”四個古樸的大字,激動得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先生,如此珍貴的禮物,我……我怎能收下。”楚陽囁嚅著說道。
中年人輕輕拍了拍楚陽的肩膀,說道:“收下吧,看到你,我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對知識的渴望不應被貧窮阻擋,希望你能憑借這本書,在儒道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楚陽再也抑製不住心中的感激,“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向中年人連磕了三個響頭,說道:“先生大恩,楚陽沒齒難忘。日後我定當刻苦研讀,不辜負先生的期望。”
中年人連忙將楚陽扶起,微笑著說道:“起來吧,不必如此。記住,儒道之路漫長而艱辛,需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廢。”
說完,中年人轉身離去。楚陽緊緊地抱著那本《儒道精蘊》,呆呆地站在原地,望著中年人的背影漸行漸遠,直至消失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人群中。
喜歡儒道聖途請大家收藏:()儒道聖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