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楚陽在儒道學習上嶄露頭角,他的出色表現如同一塊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在私塾裡激起了層層漣漪。
尤其是王富貴,心中那股嫉妒之火如同被風不斷煽動,越燃越旺。
他看著楚陽在課堂上備受夫子誇讚,文章被當作範文朗讀,同學們對楚陽的態度也從輕視轉為敬佩,這一切都讓王富貴如鯁在喉,坐立難安。
在王富貴眼中,楚陽不過是個出身貧寒的小子,本應一直被他踩在腳下。
可如今,楚陽卻像一顆突然崛起的新星,光芒逐漸掩蓋了他。
這種落差讓王富貴心生不甘,他決定要與楚陽在即將到來的儒道知識競賽中一決高下,讓所有人知道,他才是私塾裡最優秀的學生。
於是,王富貴回到家中,向父母大倒苦水,訴說楚陽如何在私塾搶儘他的風頭。
王富貴的父母心疼兒子,同時也期望兒子能在學業上有所建樹,為家族爭光。
他們深知此次儒道知識競賽的重要性,若兒子能在競賽中獲勝,不僅能重振兒子的威望,還能為家族增添光彩。
王富貴的父親,是青岩鎮頗有名望的富商,人脈廣泛。
他動用各種關係,四處打聽,終於為兒子找到了一位學識淵博的先生。
這位先生姓林,曾是縣城書院的高材生,因某些緣故回到青岩鎮。
林先生儒道學識深厚,對儒道經典的解讀彆具一格。
林先生被請到王富貴家中後,王富貴的父親對他禮遇有加,懇請他務必將王富貴教導成才,在競賽中戰勝楚陽。
林先生看著王富貴,眼中閃過一絲審視,點頭應允。
從此,王富貴便開始了緊張的特訓。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還未照進房間,王富貴便被仆人喚醒,匆匆洗漱後,便趕到書房與林先生學習。
書房裡,擺滿了各種珍貴的儒道典籍,這些都是王富貴父親不惜重金購置的。
林先生先是為王富貴製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從儒道經典的背誦、理解,到曆史典故的熟悉,再到文章寫作的技巧提升,每一個環節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王富貴在林先生的嚴格教導下,不敢有絲毫懈怠。
他每日埋頭苦讀,背誦那些拗口的經典語句,鑽研晦澀的儒道理論。
遇到不懂的問題,林先生總是耐心解答,旁征博引,讓王富貴對儒道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為了提高王富貴的實戰能力,林先生還經常模擬競賽場景,提出各種刁鑽的問題。
王富貴起初常常被問得啞口無言,但隨著學習的深入,他逐漸能夠對答如流,並且見解也越發獨到。
他的文章也在林先生的指導下,有了質的飛躍,從之前的辭藻堆砌變得邏輯嚴謹、立意深刻。
與此同時,楚陽也得知了王富貴請先生輔導,要與他在競賽中一決高下的消息。
但楚陽並沒有因此而感到畏懼或慌亂,相反,他更加堅定了努力學習的決心。
他深知,自己沒有王富貴那樣優越的條件,但他有對儒道的熱愛和不懈的努力。
楚陽依舊每天早起晚睡,在完成私塾的功課後,便一頭紮進《儒道精蘊》和陳夫子借給他的其他書籍中。
他在書中尋找著知識的寶藏,不斷充實自己。
遇到難題,他不再僅僅依賴陳夫子,而是嘗試自己思考,與書中的觀點進行對話,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解讀。
夜晚,破舊的茅屋裡,楚陽就著如豆的燈光,反複琢磨著儒道經典中的每一句話。
他在紙上寫下自己的感悟,然後又逐字逐句地推敲修改。
窗外,偶爾傳來幾聲蟲鳴,仿佛在為他的刻苦努力伴奏。
楚陽知道,這場競賽不僅是與王富貴的較量,更是對自己儒道學習成果的一次檢驗。
喜歡儒道聖途請大家收藏:()儒道聖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