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夠了,尋常人家一年到頭也買不了這麼多。”喬樂瑤笑得滿足,“再買多了,我媽該念叨我了。”
見她拿定主意,葉敏敏便不再勸。付了錢,兩人將布匹仔細疊好,剛好能塞進喬樂瑤帶來的竹簍裡。
“芳姐,”葉敏敏猶豫了下,轉向王芳,“我能用錢跟您換點布票嗎?還想再買一米白布。”
“哦?要買白布?”王芳有些意外,她剛買了那麼多布,竟還不夠?“白布可不耐臟,也不實用,你確定要?”供銷社的白布本就銷量慢,定價又比普通布高些,看在喬樂瑤的麵子上,她忍不住多嘴提醒。
“確定要,確實有用處。”葉敏敏點頭。她何嘗不知白布不禁臟,可眼下供銷社的布料裡,隻有這白布適合做貼身衣物,其他顏色材質實在不合適。
“一米白布六毛錢,加布票一共一塊二。”王芳報了實價,沒抬高也沒讓利。
葉敏敏掏出一塊五遞過去:“芳姐,這年頭布票金貴,這錢您收下,真是麻煩您了。”
“你這孩子倒實在。”王芳接過錢,臉上笑意更深了。
“對了芳姐,”葉敏敏趁熱打鐵,“您要是還有其他多餘的票,不管什麼票我都缺,咱們可以換。”
看葉敏敏做事敞亮,王芳也樂意幫襯,不僅自己找了些票,還幫著問了供銷社其他同事。一番周折下來,葉敏敏竟換到了一套藍色勞動服、一個暖水瓶、一個鋁飯盒,還有半斤雞蛋糕和半斤桃酥。
她心裡簡直樂開了花,這些東西正好解了燃眉之急,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收拾東西時,喬樂瑤忽然湊過來小聲問:“敏敏,你還有錢嗎?我想再買八米瑕疵布。”
“有。”葉敏敏點頭應下。雖不知她為何突然改主意,但還是願意借的。這次能弄到這麼多物資,多虧了喬樂瑤幫忙,這點忙她自然要幫。
喬樂瑤便又各買了四米棗紅和靛藍布。兩人拎著大包小包,稱得上是滿載而歸。
“本來還想請你去國營飯店吃點東西,”喬樂瑤看著手裡的東西,有點發愁,“可這麼多物件,得趕緊送回去才放心。”
“那就趕緊走吧,還不知道能不能趕上回程的牛車。”葉敏敏也覺得可惜,她本想去百貨商店看看有沒有成衣,供銷社隻弄到一套勞動服,日常換洗的衣物還沒著落。可眼下東西太多,既沉又打眼,實在不宜多耽擱。
好在喬樂瑤運氣向來不錯,兩人趕到牛車點時,剛好趕上中午回村的車。牛車上另外幾人見她們拎著大包小包,立刻熱情地問東問西,葉敏敏差點招架不住,還是喬樂瑤在一旁打馬虎眼,才糊弄過去。
到了喬家,葉敏敏跟著把東西往院裡搬。巧的是,家裡這會兒沒人,兩人便徑直將東西搬進了喬樂瑤的房間。
喬樂瑤的房間不大,卻收拾得乾淨利落。她正要把布匹往床上放,被葉敏敏攔住了:“放椅子或桌上吧,這布剛從倉庫拿出來,彆弄臟了床。”
“新布怎麼會弄臟床?”喬樂瑤雖不解,還是依言把布放在了椅子上。
“敏敏,跟你說個事。”喬樂瑤關上門,神色認真了些,“後麵買的這八米布,我們換給村裡其他人。”怕葉敏敏不理解,她又解釋道,“咱們今天買的東西太多,太打眼了,你剛來,最容易被人盯上。咱大隊人大多淳樸,可人心這東西,不好說。”
“那該怎麼辦?”葉敏敏沒想到她考慮得這麼周全,連忙追問。
“你剛來沒帶行李,買點東西大家能理解,可太紮眼了,難免有人心裡不平衡。”喬樂瑤細細盤算,“這八米布換給隊裡的嬸子們,她們得了好處,明麵上自然會幫你說話。我就說咱倆碰上低價處理的布,想著大家或許能用得上,就湊錢把身上的錢都買了布。回頭讓我媽幫忙換給那幾個嬸子,再幫你多念叨幾句好話。”
葉敏敏這才明白她突然多買布的緣由,心裡又是感激又是佩服:“瑤瑤,你想得太周到了,全聽你的。你真好。”
她知道財不外露的道理,可剛畢業半年,人情世故上實在稚嫩,哪有喬樂瑤這般通透。
喬樂瑤被誇得有點不好意思,撓撓頭:“是我媽教我的,真要操作起來,還得靠我媽。”
“那你媽媽也很厲害!”葉敏敏真心讚歎。這樣明事理的母親,她打心底裡羨慕。
“對了瑤瑤,我還有件事想問你。”從知道物價起,葉敏敏就一直惦記著換被子的事。看喬樂瑤確實如書中那般正直善良,她覺得該把話說開,“是關於之前換東西的事。”
“我就知道你早晚會問的。”喬樂瑤倒坦然,“本來想找個合適的機會說,既然你問了,我就直說了。”
“是不是你幫我補了錢票?”葉敏敏實在想不通,這物資緊缺的年代,哪會有人平白送這麼大的好處。
“秀秀媽想給秀秀陪嫁一台縫紉機,還差六張工業票,我本來就打算先借她的。”喬樂瑤娓娓道來,“剛好你想換被子,一開始我以為你錢票充裕,覺得正好能幫秀秀媽湊票,就沒多想。後來才發現你票不多,對物價也不熟悉。怕你知道實情受打擊,就趁你不注意,跟秀秀媽商量先按你的票換給你。”
她頓了頓,繼續說:“後來我補了三張工業票、兩尺布票和兩塊錢,另外還借了她兩張工業票。這事本想晚點告訴你,既然你問了,就都跟你說清楚。”
“那大剛叔和牛大爺那邊呢?”葉敏敏又想起另外兩位,心裡的不安又浮了上來。
“大剛叔是真沒多要,我後來想補點錢給他,他說啥也不收。”喬樂瑤笑著解釋,“好在我大哥常去幫他劈竹子、整理竹料,我就讓大哥多跑幾趟,私下給我大嫂塞了一塊錢。”
她頓了頓,又說起牛大爺:“牛大爺那木桶木盆,是新刷了桐油的,原本該給十塊錢。當時讓你拿了五塊,剩下的五塊我先墊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