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葉凡剛踏出東宮那巍峨的宮門,還沒走下長長的台階,便見一個熟悉的身影正等在宮牆的陰影處,不時焦急地張望。
正是今日新任的工部侍郎李進。
“葉先生!”
李進一眼看到葉凡,臉上立刻露出欣喜之色,快步迎了上來,躬身行禮。
葉凡有些詫異,挑眉問道。
“李主事?你怎會在此?”
“這個時辰,你不在署衙裡,跑到宮門口來做什麼?”
李進臉上帶著恭敬和一絲不易察覺的興奮,解釋道:“下官去了戶部廨房和工部庫房,都未尋見先生。”
“想著先生或許是被太子殿下召見,便冒昧來東宮外等候,想著碰碰運氣,沒想到真讓下官等到了!”
葉凡聞言,笑了笑。
“你倒是會找。”
“如此急切尋我,可是有何要事?”
李進再次拱手,語氣誠摯無比。
“先生,下官今日蒙陛下隆恩,擢升工部侍郎,心中感念之餘,更是想起了前日先生於庫房之中,問及下官對大明未來方向的看法。”
“下官回去後反複思量,總覺得先生當時所言,絕非隨口一問,定然蘊含著深意。”
“下官愚鈍,恐未能領會先生真意,心中實在難安,故而特來請教,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葉凡看著李進那副求知若渴,又帶著點年輕人急於證明自己的模樣,心中微微點頭。
而且他還升職了?
不錯不錯!
此子確實是個可造之材,有上進心,也能察覺到問題背後的深意。
既然自己有了為朱標培養未來班底,自己好躲清閒的心思,如今他已是工部侍郎,位份夠了。
有些超越這個時代的見識,也確實可以試著逐步灌輸給他了。
他抬頭看了看天色,已是傍晚時分,便對李進發出邀請。
“此處非講話之所。”
“既然李侍郎有心,不如隨我回府?”
“我讓下人備幾個小菜,溫一壺酒,你我邊吃邊聊,如何?”
李進聞言,受寵若驚,連忙躬身!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叨擾先生了!”
兩人遂一同回到葉凡那處清靜的宅邸。
不多時,幾樣精致小菜和一壺美酒便擺在了書房的小幾上。
燭火搖曳,映照著兩人沉思的麵龐。
三杯酒下肚,氣氛融洽了許多。
葉凡重新拾起了之前的話題。
他將酒杯輕輕放下,目光變得悠遠而深沉。
“李侍郎,你前日談及海洋之利,眼光確實不凡。”
“但你要知道,汪洋之外,世界之大,遠超你我想象。”
“有熱愛和平,願意互通有無的邦國,也必然不乏…狼子野心,覬覦我中華富饒的虎狼之輩!”
他語氣加重,帶著警示的意味。
“若他日,有那不開眼的國家,自恃船堅炮利,犯我海疆,侵我藩屬,我大明自當驅兵而伐,揚我國威!”
“然則,大軍遠征,飄洋過海,首當其衝的難題便是,後勤補給如何保障?”
“兵力如何持續?”
李進放下筷子,凝神思索片刻,認真答道:“先生所慮極是。”
“下官以為,糧草之事,或可采取兩種策略。”
“一者,於征戰之地周邊友好邦國購買,以戰養戰。”
“二者,傾力打造一條穩固的海上補給線,由國內源源不斷輸送物資。”
“至於兵力,初期自當以我王師為主,待局勢稍穩,或可征用部分歸附之地的青壯,以補充兵員,節省我朝人力。”
“至於占據之後的治理……”
他頓了頓,繼續道。
“或可效仿前唐舊製,於要地設立都護府,派遣流官,駐紮軍隊,施行我大明律法。”
“同時,鼓勵軍民通婚,推廣華夏衣冠禮樂,潛移默化,促其歸心,漸次融合,終成我大明永固之疆土。”
葉凡靜靜地聽著,不時微微頷首,直到李進說完,他才緩緩開口。
“李侍郎所思,已屬難能可貴。”
“尤其是治理之策,設立都護府,促進融合,思路是中肯的,也是曆代中原王朝對外擴張後常用的法子,有其可取之處。”
他話鋒一轉,開始逐一剖析李進策略中的不足。
“然而,你之前提到的後勤兩點,卻有極大隱患。”
“購買他國之糧?”
“此舉看似便捷,實則將我軍命脈交於他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