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中原人有句話叫殺雞給猴看。讓忽必烈知道知道咱們東道諸王可不是好欺負的。他背信棄義那就不要怪我們心狠手辣。”勝納合兒站起身,氣勢很足的說道。
哈丹禿魯乾拍手說“對,那木罕來到咱們的地盤那咱們就給他點樂趣嘗嘗。我手下又一位高手可以派他去給那木罕一個警告。”
勝納合兒應聲說道:“好,壓一壓忽必烈的氣勢。他不要以為咱們是夾著尾巴的狗很好欺負。待宰的羔羊也會凶猛的反擊。”
這些人在此商議如何對付忽必烈,可他們不知道在暗處有一雙眼睛和耳朵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聽在心裡,嘴角露出一抹詭異的笑,暗道:“果然不出大人所料。他們這是想要造反。我要將這件事馬上呈報給大人。”
於此同時,離開大都約有五日的大元皇帝忽必烈乘坐豪華的攆車在龍虎衛軍隊的護衛下沿著官道向北而行。
如今的忽必烈登基十餘年,經曆了多少波折,臉上寫滿了歲月,龍眉虎眉間,那帝王的威嚴一目了然。可此時的忽必烈卻仿佛沉寂在自己的世界裡。回想到當年的一幕一幕,內心深處更是感慨萬千。
回想當年,忽必烈還隻是一個宗王,自己的兄長蒙哥作為了大蒙古帝國的大汗。蒙哥在蒙古貴族的擁戴下登上蒙古汗位,便任命弟弟忽必烈總領漠南。
這才開啟了忽必烈的不凡人生,乃至成就了今天的大元帝國的開創者。當年總領漠南他選擇了桓州與撫州之間的金蓮川作為自己的大本營。
於是便開始了他的“金蓮川幕府”時代,
十多年過去,今天走在這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內心悲喜交加。這裡原名叫曷裡滸東川。是前朝金世宗到這裡避暑,發現此地金蓮花一望無際,甚是美輪美奐。
可謂是“一望遍地,金色燦然”,便以“蓮者連也,取其金枝玉葉相連之義”,命名命名為金蓮川。
金蓮川是一條南北走向蜿蜒曲折的狹長地帶,是契丹人與女真人的避暑之地,每逢夏季,無邊無際的草原上開滿了色澤富麗的金蓮花。有詩人曾讚歎道:仙葩生朔漠,當暑發其英。色映金沙麗,香芬玉井清。倚風無俗豔,含露有新榮。試植天池側,芙蕖敢擅名。
當然忽必烈選擇金蓮川,並不是一時興起,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選擇,加上大師劉秉忠親自堪輿,所以忽必烈決定在此。還有就是這裡北可以連接蒙古本土,南下據金中都很近,是遊牧與農耕的接壤地帶。這裡又是東道諸王的領地,又是當年木華黎經濟中原“五投下”的封地,同時又是最早歸附成吉思汗的契丹人耶律阿海與耶律禿花的家鄉,這錯綜複雜的關係有利於忽必烈的統治。所以對忽必烈總領漠南乃至後來締造大元帝囯,產生深遠的影響。
幕府侍臣中聚集了劉秉忠、趙璧、王鶚等一大批中州精英,大略分為以劉秉忠為首的邢州術數群;以竇默、姚樞、許衡三人為首的理學派;以金末狀元王鶚為領袖的金源文學派,有著名的徐世隆、宋子貞等人;以善於理財的郝經、趙璧為首的經邦理財群。
同時還有吐蕃撒加派高僧八思巴、禪宗僧人海雲、道教蕭公弼道長等等。
忽必烈身邊還有一夥軍事人才,所謂的王府宿衛,如廉希憲,董文用兄弟、阿裡海牙、文武才兼備的商挺等人傑。
忽必烈也十分注重與漢地世侯的關係,又依托木華黎之孫霸突魯、弘吉剌斡陳駙馬、納陳駙馬兄弟等人的實力。木華黎之孫霸突魯曾因駐兵勸忽必烈道:“幽燕之地,龍蟠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覲。大王果欲經營天下,駐蹕之地,非燕不可。”霸突魯的話恰恰是祖孫三代經營漢地得出的經驗。
一幕一幕,一段一段往事讓浮現在眼前,可如今物是人非,很多幕僚文臣武將都已經故去或者不在過問朝堂之事。忽必烈內心深處還是不舍卻又明白,身為帝王有太多的無奈。
忽必烈搖了搖頭,抬眼看了看站在一旁的撒吉思,說道:“你怎麼站著,來坐下。朝堂上你要是君臣,可現在我們是兄弟。給撒吉思賜座。”
撒吉思連忙施禮說道:“不不,陛下在此微臣不敢。”
“唉……撒吉思朕可沒有當你是外人。你跟隨我多年,我視你為兄弟的。如今大元帝國一統天下,可是內憂外患不息。然而很多人都已經離我而去。朕真的有些力不從心了。”忽必烈意味深長的說道。
撒吉思說道:“陛下洪福齊天,雄才偉略!我相信我們大元會綿延萬世。雖然現在很艱難,可陛下英明神武定會力王狂瀾,社稷永長。”
忽必烈狠狠地說道:“可他們為什麼要和朕作對?朕給他們土地給他們金箔,他們還是貪得無厭。唉……朕有時候在想是不是太祖的分封諸王是錯的。我也粗讀過漢人的史書。朕反複反思”
撒吉思說道:“陛下漢人有一句話叫做人心不足蛇吞象。海都等人被利欲熏心看不清形式。帝國軍隊所向披靡定不負陛下所托。”
“唉……心裡煩躁。我想開創另一個貞觀盛世。讓四海八荒皆臣服在大元帝國。可現在覺得力不從心。這次北巡重回故地,一個是要會見東道諸王震懾他們那顆膨脹的野心,另一個是想要扶植太子真金,他太年輕我怕諸王不會臣服,我要為他把路鋪好,也算完成了心願。自從太祖開創天下,逐步將蒙古草原合為一體,可是由於分封諸王天下四分五裂,我不想在看到內部廝殺重蹈晉朝時期的八王之亂,漢朝的七國紛爭。朕要在有生之年解決這個問題。奈何朕有些力不從心,讓太子也該處理政事我也好輕鬆一些。”忽必烈說著拿起眼前的酒杯喝一口。
撒吉思奉承的說道:“陛下尚在鼎盛之年,我大元日漸繁榮,萬國來朝,定會再現“貞觀盛世”。”
忽必烈放下酒杯,苦笑的說道:“你呀,就不要撿那些好聽的說了。朕很清楚時局動蕩,我們剛剛平定宋國,現在人心不穩,江南各地還有很多不臣之人再伺機等待著機會,還有金國故地的那些遺老遺少。其實這些朕都不在意,我在意的是東道諸王的乃顏,這個家夥他的野心很大。當年朕能夠登上帝位的確是他們家族幫了不少忙,可是朕也給了他們很多土地財帛。”
撒吉思回道:“貪得無厭的餓狼怎麼會有感恩之情。他們也不過是一時的偽裝,餓狼總會露出獠牙,陛下既然決定討伐,可我們也要出師有名。”
就在二人談話的時候,車駕緩慢下來,攆車停了下來。車攆外人影晃動,有人呼喚道:“陛下!有密報呈送!”
忽必烈聞言回過神,整理了一下龍袍,瞟了一眼,侍奉在左右的侍從,然後端坐在龍椅之上,說道:“取來朕看。”
侍從應聲,推開車門,走下階梯,伸手接過一個小盒子,說道:“你可以退下了。”轉身登上車梯來到攆車內,躬身將小盒子呈上。
忽必烈伸手接過,打開密封的盒子,裡麵是一封書信,展開看過,忽必烈沉默不語,攆車內所有人都大氣不敢喘息,都在察言觀色。許久,忽必烈說道:“去叫禦史大夫博羅歡過來,朕有事情與他商議。哦對了!可知真金等人幾時能到?”
侍從聞言施禮說道:“回陛下!太子已經啟程,大概明日就能與陛下彙合。”
“好吧!你去傳喚傅羅歡過來。”然後又對撒吉思說道:“乃顏要造反了。”
撒吉思聞言也是一震,說道:“陛下要如何?臣就得應該先要安撫,咱們的軍隊大部分在西北和東南,此時要事在與乃顏發生戰爭,錢糧輜重恐怕……。”
忽必烈說道:“這一點不用擔心,朕已經讓阿合馬去辦了。這個家夥搞錢還是有些手段的。但是消滅乃顏是朕現在的當務之急。我怕的是久則生變尤其還有很多江湖人也在蠢蠢欲動。他們若是聯手那這個天下就不會安寧了。”
二人說著的時候,侍從領命去傳喚禦史大夫傅羅歡,忽必烈言罷閉目養神,撒吉思垂手而立,揣摩忽必烈的心思。忽必烈這時心中盤算:“如今西北不寧。海都總是跟我過不去。這個家夥真是養不熟的一隻狗。聯合西道諸王和我作對。雖然派伯顏前去鎮壓我還能緩解壓力。可東道諸王又要起亂子。他們明麵上奉我為大汗,可是很多人野心勃勃,尤其是乃顏,這小子也想分一杯羹心腹大患必須除之。”
不多時,禦史大夫傅羅歡來到攆車之內參拜忽必烈,忽必烈命人賜座,說道:“方才朕接到了蕭咪的密信,言說東道諸王在悄悄調動兵馬,乃顏也在聯絡各藩王意圖謀反。傅羅歡你有什麼想法?”
傅羅歡沒有直言,思考了一下,說道:“昔時太祖分封東道諸侯,其地與戶,臣皆知之。遼東土地肥沃,沃野千裡,民風彪悍,加上還有契丹,女真等部落在哪裡生活。當年太祖以二十為率,乃顏家族(按指斡赤斤後王)得其九,忙兀、兀魯、劄剌兒、弘吉剌、亦乞烈思五諸侯得其十一。但是在長達一個甲子的時間內,乃顏家族不斷壯大,加之陛下當年稱帝,乃顏家族擁立有功又封了許多土地和人實力不容小視。可當務之急是我們要先穩定西北的海都,若是兩線作戰帝國恐怕很難應對。”
忽必烈自然深知其中道理,可是他不想與虎謀皮,坐視不管。便問道:“那麼你有什麼想法?”
傅羅歡施禮說道:“臣的想法是以靜製動,我們先安撫住其他的諸王。乃顏想要謀反,他是要取得多數人的支持,還有就是乃顏的活動範圍,西麵直達土拉河中遊,東麵則從大興安嶺東麓洮兒河地區及鬆嫩流域向水達達居地乃至遼河流域擴展。這片土地肥沃水草富足,我想其他東道諸王也很眼饞,那麼陛下可以下一道旨意,讓東道諸王漸行漸運。到那時乃顏必然坐不住,我們便有出師之名。他若試圖爭取西道諸王接應,會由東向西打通嶺北。陛下可安插一支心腹軍隊駐紮於此可保我大元無事。”
忽必烈聽了點頭說道:“我等皆是太祖子孫,當年為了汗位家族內亂,察合台家族,窩闊台家族紛紛登場,因為汗位之爭,現在成為勢不兩立的敵人。或其親舊,立馬相向語,輒釋杖不戰才是我的願望。”
…………
返回頭,花開兩朵單表一支,不提忽必烈如何應對帝國的暗潮洶湧,單說這江湖之上的紛紛擾擾。張君策和武玄霜四人另尋他處休息,次日天明,休息恢複的二人早早起床,商量一番後,決定趕往大都。
武玄霜知道如今張君策的心情,親自去市集上挑選了一架馬車,就這樣備好了應用之物,為了不打草驚蛇,三人喬裝改扮,張君策親自駕車向大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