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英傑率先打破沉默,拿起塊蓮子糕塞進嘴裡,甜香在舌尖漫開來。
“今日是怡紅院開業的好日子,咱們該高興才是。”
“這小半年沒有好好看過戲聽過曲,咱們今日可得好好聽聽,看看永州的漁歌到底有多好聽。”
言絳卿也跟著附和:
“對對對,聽戲聽戲!”
“子昂,你不是一直想知道《沁園春·雪》的完整版嗎?等會兒見到時老板,你可得好好問問。”
周子昂笑著點頭,目光卻落在雅間外的回廊上。
那裡有個穿棉衫的夥計正提著食盒往這邊走,食盒上印著“怡紅院”三個字,在燈籠光下格外醒目。
他忽然想起在永州書院聽人說的,時念題寫《沁園春·雪》時,學子們哭著抄錄的場景,心裡忽然生出些期待。
雅間外的笑聲、戲台旁的琵琶聲、灶房傳來的吆喝聲,混在一起,像首溫暖的歌。
夕陽漸漸沉下去,簷角的燈籠亮得更甚,將怡紅院的影子拉得很長。
也將這春螺巷的熱鬨,拉得很遠。
窗外的天色已沉,簷角的燈籠把院子照得透亮。
戲台方向傳來凝霜清越的唱腔,是《漁家女》裡的漁歌調子。
混著台下的喝彩聲,像團暖融融的棉絮,裹得人心頭發熱。
她沿著回廊往門口走,路過大堂時,忍不住往裡瞥了眼。
每張桌子都坐得滿滿當當,穿長衫的學子湊在一起爭論“還看今朝”的釋義。
商戶眼睛一直落在戲台上,手裡還攥著戲文。
連角落裡的卡座都坐了人,有個穿粗布短打的漢子正跟著戲台的調子輕輕晃頭,手裡的蓮子糕咬了一半都忘了咽。
這場景比她預想的還要熱鬨,比去年盛京開業時多了幾分熟稔的暖意,就像一群老朋友的重逢。
可剛走到影壁後,就聽見門口傳來念八帶著歉意的聲音,帶著點急:
“對不住各位公子,實在對不住!”
“院裡真的滿了,再進人連站的地兒都沒有了,您要是不嫌棄,明日辰時開門,我給您留最好的位置!”
時念加快腳步,繞過影壁,就見門口圍了二十來個人。
有穿錦袍的公子,有拎著書袋的學子,還有幾個跟著主人來的小廝,都抻著脖子往院裡望。
他們眼裡滿是期待,卻沒一個人鬨事。
念八和大力站在最前麵,額角的汗順著臉頰往下淌,褂子的前襟都濕了。
大力手裡攥著個空的食盒,還在跟客人解釋:
“不是我們不招待,是真怕您進去了看不清戲台,聽不清唱詞,反倒掃了興!”
有個穿寶藍錦袍的公子歎了口氣,從隨從手裡接過個小馬紮,往門口的石階上一坐。
“沒事,我就在這兒聽聽響兒也成,早就想聽聽永州傳過來的《漁家女》了。”
這話一出,好幾個人都跟著附和。
有讓小廝去買馬紮的,有直接靠在巷邊的老槐樹上的,倒真沒一個人抱怨。
念八看著這陣仗,急得抓頭發,轉頭跟大力嘀咕:
“這可咋整?總不能讓他們一直坐這兒吧?萬一著涼了可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