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趕到西街書坊時,掌櫃們一聽說要反擊造謠、澄清怡紅院的冤屈,都拍著胸脯答應:
“時老板之前幫咱們抵製盜版書、維護書坊權益,這份情我們記著!”
“這事不用您說,我們定全力幫!”
沒半個時辰,盛京各書坊門口就貼滿了怡紅院助力寒門的實證。
王思哲帶著幾十個寒門學子,捧著這些證據往街頭巷尾貼。
遇到有人對著假畫像議論,他就掏出自己的舉人老爺的身份。
“我以前是個連筆墨都買不起的窮書生,靠在怡紅院免費溫書、借讀典籍,才考上舉人。”
“要是時老板真的謀逆,會花心思幫我們這些寒門子弟嗎?”
有個曾參與囤糧的糧商,見學子們貼證據,故意上前刁難:
“誰知道你們是不是收了好處,幫怡紅院說話?”
話剛說完,就被圍上來的百姓懟得啞口無言:
“你囤糧抬價,害得我們吃不起飯,還是怡紅院牽頭設平價糧點,幫大家討回公道!”
“現在還有臉在這說風涼話?”
糧商臉色一陣紅一陣白,灰溜溜地擠開人群跑了。
而城西怡紅院的戲台下,早已坐滿了聞訊而來的百姓。
簷角的燈籠亮得通透,戲台背景被換成了“公堂”模樣。
素心抱著琵琶坐在側台,指尖輕輕撥動琴弦,清泠的調子剛響起。
淺醉就穿著藏青色官服從後台走出來。
她扮演的“清官”剛上任,就遇到“反派”拿著偽造的“密信”,造謠“某官員勾結皇子、意圖謀逆”。
不明真相的百姓被煽動,紛紛圍堵官員,要求“嚴懲逆賊”。
戲台上,反派舉著“密信”嘶吼:
“他與皇子私通,要奪陛下的江山!你們看這密信,就是鐵證!”
台下頓時有人跟著著急,攥緊了拳頭,卻見“官員”不慌不忙,對百姓拱手道:
“諸位鄉親,我是否謀逆,不是他一張嘴說了算。”
“若我真要奪江山,會幫你們修水渠、送子讀書嗎?”
話音剛落,扮演“老農”的戲子上前一步,大聲說:
“去年大旱,是這位大人幫我們修水渠,才保住了莊稼!”
扮演“學子”的戲子也跟著站出來:
“我家貧讀不起書,是大人送書、設抄書點,我才能考上童生!”
最後“清官”拿出反派偽造密信的證據。
密信上的印章是假的、字跡是模仿的,厲聲喝道:
“造謠惑眾,挑撥民心,當按律治罪!”
台下瞬間爆發出震天的喝彩聲,有百姓激動地拍著桌子喊:
“說得好!造謠的就該罰!不能讓好人受冤枉!”
還有人對著戲台喊:“這戲演得好!有些人就是見不得怡紅院幫百姓!”
時念站在回廊下,看著戲台上的劇情,又望向台下滿座的百姓,搖了搖頭。
果然不論是現代還是古代……
都一樣。
而這出戲不僅是演給百姓看,更是演給陸承業這些太子舊部看。
怡紅院的根基在民間,在百姓的信任裡,不是幾句謠言、幾張假畫像就能動搖的。
戲演到高潮時,順天府的差役忽然來了,還押著幾個穿灰布短打的漢子。
正是之前在街頭貼假畫像的人。
帶頭的差役對著時念拱手:
“時老板,陳府尹接到百姓舉報,說這些人散布謠言、蓄意滋事,特意派我們來拿人,還請您指認。”
漢子們本就是陸承業雇來的地痞無賴,見了官差早就慌了神,沒等差役審問,就哭著招了:
“是陸承業讓我們乾的!”
“他說隻要把怡紅院搞臭,讓百姓不信任時老板,就給我們每人五兩銀子!我們一時糊塗,才犯了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