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女建議,凡在從良崗位上滿三年、無過錯者,可憑雇主開具的品行證明,直接向縣衙申請脫籍,由縣衙核查後報州府備案即可,無需再經層層審批。”
時念語氣懇切,想起淺醉脫籍時的波折,補充道:
“就像怡紅院的淺醉姑娘,當年為了脫籍,跑了州府、縣衙整整半年,手續堆了半尺高。”
“若流程能簡化,更多像她這樣想靠自己過日子的人,就能早日擺脫賤籍,堂堂正正做人。”
南齊帝指尖在案上輕輕敲著,目光落在《怡紅民生建議冊》裡“淺醉脫籍記”的批注上。
那是陳立威附在奏疏裡的細節,寫著淺醉脫籍後,主動幫怡紅院其他姑娘整理手續,還幫街頭乞兒申請義莊安置。
他微微點頭,語氣帶著認同:“此策可行。”
“賤籍之人多是苦命人,簡化流程既能收攏民心,也能讓他們安心做工、納稅,於南齊有利無害。”
時念悄悄鬆了口氣,繼續道:
“第二策,地方書院設寒門補貼。”
“各州府官學接收寒門學子時,經身份核實後,朝廷可補貼半數學費;”
“若是成績優異者,可全免學費。”
“民女見過不少學子,因束脩太貴,隻能在窗外偷聽課程。”
“更有像王思哲那樣有才華的學子,差點就因沒銀子讀書埋沒了。”
“怡紅院雖能贈書、設抄書點,卻難補學費之缺,唯有朝廷牽頭,才能讓寒門真正有書讀、有出路。”
這話剛落,禦書房內的氣氛瞬間沉了些。
南齊帝從博古架上取下一本泛黃的國庫賬本,指尖拂過上麵的赤字。
“時念,你可知南齊去年大旱賑災、今年修繕河道,國庫早已空了大半?”
“補貼學費是長久之事,每年需耗銀數萬,眼下實在無力推行。”
“待國庫充盈些,此事倒是可以再議?”
時念心裡早有預料,卻還是忍不住補充:
“陛下,南齊的根基為民,民強則國強。”
“今日省下學費銀,他日若因寒門無出路引發流民之亂,朝廷恐需耗更多銀兩安撫。”
“民女雖知國庫緊張,卻仍盼陛下能勻出些銀兩,先在盛京、永州兩地試點,觀其成效再定後續。”
“哪怕隻補貼三成學費,對寒門學子也是救命之恩。”
南齊帝沒有立刻答應,隻是合上賬本,輕輕歎了口氣,轉移了話題:
“說說你的第三策吧。”
“第三策,將藍星文化納入官學選修課程。”
“先在盛京書院、永州書院等試點,在傳統經義之外,增設藍星詩詞與民生案例選修課,讓學子自主選擇是否學習。”
“藍星文化中其他的理念,恰能彌補南齊經義重理論、輕實踐的不足;”
“且選修不強製,既不會動搖正統文化,也能給學子多一條了解民生的途徑。”
這話正好說到了南齊帝的心坎裡。
他既想借藍星文化拉攏寒門、收攏民心,又怕其衝擊南齊傳承百年的典籍。
“選修”二字完美解決了這個矛盾。
他想起喬章林會試策論裡融入藍星典故的驚豔,臉上終於露出笑容:
“此策甚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