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陽光透過窗欞,落在案上的文化冊初稿上。
“藍星故事南齊案例”的對應條目越來越密,像一張織滿民生溫度的網。
阿福帶著夥計們開始鋸木頭做模型,木屑紛飛間,“怡紅民生議事區”的輪廓漸漸清晰。
素心和姑娘們在戲台區排練改編後的《故鄉的雲》,琵琶聲混著歌聲,漫過怡紅院的青瓦。
就在這時,院外傳來一陣略顯急促的腳步聲。
盛京書院的周老夫子拄著棗木拐杖走進來,花白的胡須因嚴肅而繃緊。
他的身後跟著兩個穿青布長衫的弟子,手裡捧著本《南齊經義集》,一看就是來“挑錯”的。
“時老板,”
周老夫子走到書坊中央,目光掃過那些正在製作的模型,眉頭皺得能夾死蚊子。
“文盛之會是展示南齊文脈的莊重場合,你讓夥計們做這些民間灶台、石桌的模型,豈不是顯得我南齊重俗輕雅?”
“傳出去,各國使臣怕是會笑話我南齊毫無底蘊!”
他身後的弟子也跟著附和:
“夫子說得對!文化信物當以經義、典籍為主,這些民間場景太瑣碎,不該納入展示。”
阿福手裡的鋸子頓了頓,剛要反駁,就被時念攔住。
她笑著上前,對著周老夫子拱手:
“老夫子彆急,不如隨我去春螺巷的民生議事區看看,再做定論?”
周老夫子愣了愣,顯然沒料到時念會直接帶他去現場,卻也沒推辭,跟著時念往春螺巷走。
剛到議事區門口,就見張老漢拎著個滿的菜籃走出來,見了時念,立刻笑著迎上來。
“時老板好!”
時念指著張老漢的菜籃,對周老夫子道:
“老夫子您看,這就是模型裡要做的平價糧供應點的成果。”
“去年糧價漲到十五文一斤,張老漢賣一天菜都買不起半斤糧。”
“後來咱們在議事區議出聯合糧鋪調糧的法子,順天府出麵嚴禁囤貨,糧價才降下來。”
往裡走,蒙學班的孩子們正在念書,朗誦詩詞的聲音清亮。
柳明遠穿著長衫,正幫老秀才批改作業,見了周老夫子,連忙躬身行禮:
“夫子!”
周老夫子站在議事區的石桌旁。
看著百姓們圍在一起討論“秋收備糧”,聽著孩子們的讀書聲,又想起剛才在怡紅院看到的文化冊初稿。
那些“大禹治水對應青州賑災”的條目,那些“寒門入學率提升”的數據,忽然沉默了。
他伸手摸了摸石桌的紋路,上麵還留著百姓們討論時刻下的“糧”“學”二字,粗糙卻真實。
半晌,他對著時念歎了口氣:“罷了,是老夫固執了。”
“文脈不隻是經義典籍,更是百姓的好日子,這些模型,該放進去。”
夕陽西下時,周老夫子帶著弟子離開。
走前還特意拿走了一本文化冊初稿,說要帶回書院給其他老夫子看看。
*
辰時的陽光剛漫過戶部的朱漆大門,張珂源就攥著聖旨抄件站在廊下。
這是昨日熬夜整理的“文盛之會預算明細”,小到模型木料的單價,大到典籍複印的運費,都標注得清清楚楚,就怕戶部挑出毛病。
可等見到戶部侍郎梁上君時,他才知道,有些人想刁難,根本不需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