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徐使臣三人,帶兩名翻譯;西疆五人,有牧民代表;滇國四人,其中一位是山地部落首領……”
“共十二國,不計所帶侍衛,一共四十五人。”
時念拿著筆,在清單上標注:
“北徐忌辣,飲食多備麵食;西疆喜肉食、奶茶,可讓吳嬸提前熬好;恩泰忌羊肉;高麗喜甜食,備些紅棗糕……”
喬章林補充:
“還有習俗,西疆見麵行抱腰禮,小倭行鞠躬禮,得跟接待的夥計提前說,免得失禮。”
張珂源在旁幫忙整理清單,按“國家人數禁忌習俗”分類;
晚晴則把這些內容抄錄成冊,準備貼在怡紅院的各個展示區,方便夥計們查閱。
阿福原本想陪著暖夏,見大家都在忙,也主動過來:
“念姐,我幫著整理道具清單吧,戲台需要的模型、幕布,我都記著呢。”
戲台區那邊,淺醉和素心正圍著琵琶討論。
淺醉手裡拿著《天下大同》的戲詞:
“得給各國加些民俗元素,西疆那段加牧歌調,素心你試試用琵琶彈西疆的冬不拉旋律;”
“滇國那段加山歌的顫音,讓晚晴幫忙寫幾句滇語的戲詞,使臣聽著親切。”
素心抱著琵琶試彈了一段,冬不拉的粗獷混著琵琶的清亮,竟格外和諧。
淺醉跟著哼唱,調整戲詞的節奏:
“雪山腳下牧歌揚這句,得唱得開闊些,像西疆的草原一樣。”
路過的陸襄也跟著哼,雖然跑調,卻讓兩人笑得更歡。
後院的廚房裡,吳嬸正對著食譜本寫寫畫畫,暖夏坐在一旁,手裡捧著碗酸梅湯。
“你前三月愛吃酸,我給你定了每日三頓兩加餐。”
“早晨紅棗酸粥,晌午酸湯魚,晚上雞湯麵,加餐就吃酸梅、杏乾,既能開胃,又能安胎。”
吳嬸一臉柔和的看著她:“等過了三月,再加點溫補的湯,比如當歸雞湯、枸杞魚湯。”
暖夏接過食譜,眼裡滿是感動:
“吳嬸,您太費心了。”
阿福正好進來,湊過去看食譜,笑著道:
“以後我按這個給你做,保證你吃得舒坦。”
吳嬸白了他一眼:
“你那手藝?還是我來,你好好幫著阿念做事,彆來我們這兒添亂就好。”
暮色降臨時,眾人終於停下手裡的活。
時念看著整理好的接待清單、改編後的戲詞、暖夏的孕期食譜,心裡踏實了不少。
雖然文盛之會的籌備緊張,年假也短。
但看著院裡每個人都各司其職、相互牽掛,又覺得這份忙碌格外有意義。
陸襄抱著暖夏的胳膊,仰著小臉問:
“暖夏姨姨,等文盛之會開始,我能給使臣送福字嗎?就像今天這樣。”
暖夏笑著點頭:“當然能,我們小襄兒寫的福字最好看了。”
阿福在旁邊也笑著道:
“到時候我給你做個小燈籠,提著送福字更熱鬨。”
簷角的紅燈籠亮了起來,映得滿院通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