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的官員誇咱們的故事改得好!說既守藍星文化之本,又融北徐本土之俗,是對外傳播的好例子。”
“還讓咱們把其他國家的故事也按這個思路改!”
時念接過回函,見上麵用朱筆寫著“可照此範式增補,需確保各國文化習俗無誤”,忍不住笑了。
“看來咱們的思路是對的,接下來把西疆、滇國的故事也改改。”
“西疆多牧民,就把孟薑女改成西疆牧女,牧女為尋被征去修牧場的丈夫,一路反抗苛政,貼合西疆的遊牧文化;”
“滇國多山地,把大禹治水改成滇山首領治水,突出山地部落的團結。”
喬章林立刻拿出紙筆:
“我來整理西疆篇,晚晴你負責滇國篇,咱們爭取明日把所有故事都改完,交給譯官翻譯。”
晚晴點頭應下,書房裡又響起筆尖劃過紙頁的沙沙聲。
偶爾夾雜著陸襄小聲的提問,溫馨又忙碌。
此時的戲台區,早已是另一番熱鬨景象。
吳嬸推著輛小推車,車上放著個大銅壺,裡麵是剛熬好的銀耳湯,還飄著幾粒紅棗。
“大家歇會兒,喝碗銀耳湯潤潤嗓子!”
夥計們紛紛圍過來,大力先舀了一碗,喝了一口就讚:
“吳嬸您這湯熬得真好,銀耳糯得入口即化!”
吳嬸佯裝嗔怒瞪了他一眼:“就你會拍馬屁,趕緊喝了去做活兒!”
阿福放下手裡的模型木料,走過來接過碗,還不忘給戲台邊的淺醉和素心端過去。
淺醉剛排完《天下大同》的西疆段落,戲服搭在肩上,額角滿是汗。
接過銀耳湯喝了一口,瞬間覺得嗓子舒服多了。
“吳嬸您太及時了,剛才唱牧歌調,嗓子都快啞了。”
吳嬸見她臉色發白,連忙摸了摸她的額頭。
“是不是累著了?我去灶房給你熬碗紅棗羹,補補氣血,你們排戲也彆太拚,累了歇半個時辰再練。”
說著就推著小推車往灶房走,那模樣恨不得自己下一秒就在灶房熬羹。
素心抱著琵琶走過來,對著淺醉笑:
“吳嬸真是咱們怡紅院的定海神針,有她在,咱們就餓不著、累不著。”
淺醉點頭讚同:
“可不是,暖夏的安胎粥、咱們的銀耳湯,都是吳嬸親手做的,就和咱們的娘一樣。”
不一會兒,吳嬸就端著碗紅棗羹過來,裡麵還臥了個荷包蛋。
“快吃,這羹我熬了一個時辰,紅棗都燉爛了。”
淺醉接過碗小口吃著,甜香裡帶著暖意,驅散了排戲的疲憊。
周圍的夥計們打趣:
“吳嬸,我們也想喝紅棗羹!”
“都有都有,灶房還熬著呢!”
吳嬸笑著擺手,又推著小推車去給模型區的夥計送羹。
她的身影在戲台和灶房間穿梭,像個不停轉的陀螺,卻始終帶著溫和的笑。
夕陽落在怡紅院時,把書房和戲台區都染成了暖金色。
初五的晨光帶著清潤的水汽,漫過怡紅院時,把模型區的木屑都染得亮閃閃的。
阿福正蹲在青石板上,手裡捏著小刻刀,給盛京西街模型裡的糖畫攤雕琢微縮糖畫。
芝麻大小的“悟空”糖畫沾著金粉,在光下泛著細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