廳內圓形木桌旁,十二國使臣按地域落座,案上堆疊著各國民生資料。
從慶州趕回來的杜元介坐於時念身側,手持著筆,隨時準備記錄討論要點。
“滇山常年受洪水困擾,南齊的橋梁建造實用性極強。”
滇國首領岩木率先開口,舉起手中藤編治水圖:
“除派工匠來學築橋,我還想把部落治水經驗整理成冊,讓其他山地國家借鑒。”
“若能合編一本《多國民生案例集》,收錄各國好辦法,大家互相學習,日子定能越過越好!”
“岩木首領所言極是!”
安泰使臣佐藤立刻附和:
“安泰漁民在織網、防台風上有不少實操經驗,願納入其中。”
“南齊的公平交易模式、《藍星故事集》的教化作用,都是難得的好案例,理當讓更多人知曉。”
喬章林聞言起身:
“編案例集之事,我來牽頭!”
“翰林院可協調鴻臚寺譯官,將各國案例譯成通用文字;”
“怡紅院負責收集民間實操經驗,順天府對接各州府梳理官方舉措。”
“三方協作,咱們可以爭取最短的時間內編印完成,送到各位的手中。”
使臣們紛紛點頭,高麗使臣補充:
“高麗寒門學堂的推廣經驗也能加入,此前效仿南齊贈書模式後,學堂入學率提升兩成,這些具體成效值得記錄。”
西疆使臣亦接話:
“西疆的香料種植技術能幫百姓增收,可作為農業案例收錄。”
座談會氛圍熱烈,無官樣文章的客套,滿是對“好日子”的務實探討。
此時吳嬸推著小推車進來,精致的糕點和氤氳著熱氣兒的奶茶一一擺上案幾。
“諸位辛苦,這些都是咱們怡紅院的特色小食,還請諸位嘗嘗。”
*
午後陽光透過窗欞,灑在滿桌資料、使臣的笑臉上。
喬章林正整理編寫計劃,十二國參與、南齊牽頭,分農業、漁業、教育三部分。
戶部尚書聽說北徐要給他們送銀子的時候,差點沒忍住自己前來怡紅院談判。
若非是南齊帝扣著他,他早就來怡紅院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