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念最後舉起手中的多國民生案例集:
“第三塊是文化冊與案例集。”
“《藍星故事集》收錄藍星各類故事;”
“《多國民生案例集》由十二國共同編寫,各國的代表性文化或傳承都能在其中找到具體依據。”
“我們希望,這些不隻是紙上文字,更是能讓百姓直接學習、使用的實操經驗。”
她頓了頓,語氣更顯鄭重:
“有人問過我,文化是什麼?”
“我想,文化不是炫技的辭藻,不是華麗的戲台,是讓百姓能真切感受到的好處,是讓十二國使臣能坐在一起,聊怎麼讓百姓過得更好。”
“這,就是我們南齊辦文盛之會的初心。”
台下掌聲比之前更熱烈。
吳嬸推著小推車,給使臣們遞上剛煮的熱茶。
時念站在主位,望著眼前景象。
十二國國旗招展,使臣與百姓笑談,怡紅院姑娘們忙著互動,皇帝坐在旁側錦凳上,眼底沒有帝王的威嚴,隻有對民生的欣慰。
“念姐,模型區的使臣都在問細節,您要不要去看看?”
阿福跑過來,他不像以前那麼浮躁,顯得頗為沉穩。
時念點頭,轉身對皇帝躬身:
“陛下,民女去模型區講解,若有需要,再向您稟報。”
皇帝笑著擺手:“去吧,今日的主角,是天下所有百姓。”
陽光漸漸升高,落在戲台“天下大同”匾額上,落在模型區“公平交易”標注上,落在時念前行的身影上。
文盛之會的開幕,沒有皇權的壓製,隻有民間的鮮活;
沒有國界的隔閡,隻有民生的共鳴。
模型區的琉璃罩泛著光,將三個核心場景襯得格外生動。
泉州海產公平交易署模型前圍的人最多,有泉州特地趕來盛京的漁民正站在模型旁,對著一圈使臣和百姓講述自己的經曆。
他聲音不算洪亮,卻帶著從苦日子裡熬出來的真切,引得眾人都往前湊。
“去年這時節,我們泉州的魚,三文一斤都沒人要……”
“後來朝廷設了公平交易署,漁產恢複了公道的價格,我們漁民的日子也變得更好……”
“這模型裡的漁民,就是我們泉州人的日子!”
而先前北徐與南齊的互貿協議也正式簽訂,由南齊戶部尚書與北徐九皇子簽訂。
協議落筆時,周圍響起一陣掌聲。
時念帶著使臣們往盛京西街模型走,阿福早已候在那裡,手裡拿著根細木杆,指著模型裡的小市集。
“各位使臣請看,這是西街的商隊交易場景……”
他說著,用木杆撥動模型裡的商隊人偶。
西疆氈帳前的“皮毛堆”、北徐馬車旁的“魚簍”、滇國攤位上的“織錦”都跟著動起來,像一場迷你的“多國貿易”。
最後一站是永州書坊模型,書架上擺滿迷你的《藍星故事集》和《科舉民生參考》等書籍。
幾個學子人偶正圍著書架抄書,其中一個穿粗布衫的人偶,眉眼竟與王思哲有幾分相似。
王思哲與眾人講述他與怡紅院的淵源,講述自己曾經受到的那些善意和恩惠,講述自己為官之後的理想……